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有事不打“110”,专找“余所长”

2013-07-15 10:48: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上一期说到余浩上山下乡胳膊下总夹着一沓白布,这白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在洪畈村民族村民组的郑元香老人家里,记者找到了答案。

郑元香已经80岁高龄,左腿残疾,行动不便。在老人家里,余浩在老人亲属的帮助下,拉开那沓白布。

“这是户籍室淘汰下来的照相背景布,方便二代证照相用。不用这个,照片回去没法修。”余浩边说边拿出相机,上前帮老人捋好头发、摆正头部位置,按下快门。

靠办事和服务树立威信

长岭乡党委书记张乔对记者说:“别看小伙子年纪轻,但他勤奋踏实肯干,既能为党委政府分忧,又能为老百姓服务。他在群众中威信很高,是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

余浩1987年出生,2009年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考入金寨县公安局,2010年4月分配到燕子河派出所。“当时派出所有燕子河、张畈、长岭3个警务区,余浩主动要求到最偏远的长岭警务室工作。”燕子河派出所所长林承宏说。

从警仅仅3年时间,年纪轻轻的余浩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乡里大事小情只要找到余浩,余浩都会想办法解决。他主动走村串户,帮助老弱病残孕等100余人办理了二代身份证;组织7个行政村轮流开展夜间巡逻,辖区发案数大幅下降;创新开展农村社区警务“六个一”工作法,得到了安徽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的高度认可……

金寨县公安局局长叶辉告诉记者,长岭警务室是该局最偏远的警务室,年轻人能待在那里就是奉献,更别提像余浩那样想方设法开展好社区警务工作,他是用“铁脚板”走出来的威信。

群众有事直接打他手机

采访中,余浩的手机总是不停响起。

6月26日,记者刚到位于长岭乡政府大楼西侧一楼的警务室,还没聊上两句,余浩的手机就响了。

报警人就在乡政府办公楼外。他驾驶的一辆满载沙子的小货车在倒车时不慎将路灯杆撞倒了,打电话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嫌路远不愿意来,于是他想到了余浩。余浩先用相机拍照取证,然后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协商解决。

“长岭没有交警,所以我还经常干交警的活。”话音未落,余浩的手机又响起来。

这次是界岭村村民与山水电站发生了纠纷。由于大雨造成山体滑坡,冲断了一条通往村边大河的路,村民有台挖掘机在那里挖沙开不出来。着急的村民又开来一台挖掘机,准备将路上的泥土、树木清理掉。由于道路下方就是电站机房,电站站长担心施工会造成滑坡,冲下路基的泥土会威胁到电站机房,双方因此僵持着。余浩赶到现场,带着当事人走了两个来回查看现场状况,提出了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这边的事情还没处理完,又接到长岭乡胜利村村民乐莽报警:他的风钻机被大水冲到河里,被一位大姐发现并绑在河中的石头上,但是大姐向乐莽索要劳务费,乐莽不乐意,找到余浩报了警。处理完电站纠纷,余浩又赶到3公里外的胜利村,由于双方僵持不下,余浩自掏腰包,给了大姐20元,解决了纠纷。

“长岭的接警量占到我们所的一半以上。”所长林承宏说。

“只要我去过的地方,都会给他们发一张警民联系卡。长岭大多数群众知道我的手机号码,有事他们不打‘110’,直接打我的手机。”余浩说。采访的几天时间里,记者发现确实如此。无论是咨询户政业务,还是调解邻里纠纷,没有一个电话是派出所或县局指挥中心打来的。

“余所长”的担心事

“余所长,今天又下乡啊?”

“余所长,来家坐坐,喝杯茶。”

……

无论是走在长岭街头,还是在乡间小道,无论是骑摩托车的村干部,还是田间劳作的农民,余浩所到之处不停有人和他打招呼。辖区好多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余所长”。这让余浩有些不安:“我不是所长,这要让我们所长听见可不好。”

记者为此向所长林承宏发问:“长岭老百姓都喊余浩是‘余所长’,你这个真所长怎么看?”

“老百姓叫他所长我高兴。这正说明了余浩和辖区群众打成一片,让警务室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林承宏的回答让余浩“松”了口气。

“长岭老百姓平时只看到我一个警察,以为我就是所长。”2012年9月,所里考虑到长岭警务室偏远的实际情况,将一辆开了七八年的车交给余浩,作为警务室的专车。这让余浩更有了所长的“派”,也让余浩下乡更勤了。

余浩开着车,记者坐在副驾驶座位,准备下乡时,有位妇女过来敲车窗玻璃,她是来报警还是来求助?

请继续关注下一期蹲点一线报道。

中国警察网同步推出“蹲点一线”文字、视频报道,请登录网站或扫描此二维码浏览。(记者 关清 通讯员 周磊 钟仓健)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