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下班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宋蕾换上便装,来到桐淮社区,与汝河路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向社区人员了解一名缓刑犯的近况。
“他是偶犯,犯罪情节轻微,主要是法律意识淡薄,咱们还是要多给他讲法,讲类似案例,这样才能引起他心灵深处的共鸣。”宋蕾说。
宋蕾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网格员,同时也是一名平安建设志愿者,肩负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职责。
像宋蕾这样的网格员,如今遍及郑州街区、楼院、村组。
近25万力量撒在网格
“三级筑‘网’,依靠群众,构筑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社会管理治安防控网格化体系。目前,全市共建立198个一级网格、3024个二级网格、18099个三级网格。”郑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李华云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三级网格中,乡(镇)办为一级网格,乡(镇)办党政主要领导为网格第一责任人;村(社区)为二级网格,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为网格第一责任人;村组、楼院、街区、辖区公共单位等为三级网格。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表示,市委、市政府把网格化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的总抓手和突破点,举全市之力加以打造。
“举全市之力并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举措。因为平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关系到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提升。”郑州市副市长、市综治委副主任张学军感慨地说,全市目前共有4.5万名机关干部、20万名自治力量被定格到网格中,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食品安全七大职责,破解了社会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难题。
郑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黄保卫手头的一组数据显示,网格化体系运行一年多来,全市共排查各类基层矛盾纠纷6.2万件,化解6万件,化解率达97%,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0%,日均刑事类警情始终控制在80起左右,成为周边同类城市中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天眼”密布技防全覆盖
窃贼王某没想到,得手后不久,他就被公安民警、巡防队员围追堵截迅即擒获。
此前,趁着夜幕降临之际,王某见四周无人,迅速将一辆电动自行车的电瓶偷卸下,装到自己的电动车上。他四处张望,确认没被人看到后,便放心地走了。然而,当他走到航海东路一条偏僻街道时,却被公安民警、巡防队员当场擒获。
“凭什么抓我?凭什么说电瓶是我偷的?”王某百般狡辩,但看到民警出示其作案前后的视频录像后,他低下了头。
原来,王某的一举一动都被管城区防控指挥中心监控着。监控室工作人员发现王某的异常举止后,第一时间把监控到的情况通报给网格内的巡防队员和辖区警务室值班民警。
“要抓你早都抓了,之所以选择在背街小巷抓你,就是不想给你造成大的影响。如果你不知悔改,抱着侥幸心理,早晚要犯大错。”在民警的教育下,王某当场表示要悔过自新。
管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聂小红、杨福金介绍,区防控指挥中心实现了与街道办事处监控中心、社区警务室监控室的联网,可同步调取监控数据。
“这是全市‘天网’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郑州市综治办副主任杨军介绍说,为强化科技创新融入社会管理,市里连续数年将技防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理的十大实事,每年市财政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3.5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监控平台6467个,主城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92725个,县(市)安装视频监控探头48652个,城区100个大型路口、700个普通路口、30个重点部位及中、小学周边全部安装了监控设施,构建起全天候全覆盖视频监控体系,犹如一只只“天眼”,密切关注着全市的治安。
97%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吴天君看来,面对社会管理这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防范解决了人力不及的问题,而矛盾化解则解决了群众思想上的问题。网格化管理,实质就是针对现行管理制度缺失开展的一次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
郑州市率先将人民调解员由业余转为专职,使这支活跃在村组社区里的调解力量,成为专职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的队伍。目前,全市通过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653个,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8615名,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2万余件。
河南省司法厅厅长、省依法治省办公室主任王文海实地调研后称:“郑州市的做法为全省人民调解员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
网格长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主体,对网格事务负全责。网格内出现问题,就拿网格长说事。网格长们将这种模式亲切地称为“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网格我负责”,实现了情报收集“零障碍”、矛盾化解“零死角”、服务群众“零距离”、打击犯罪“零容忍”。
在登封市城区南部1公里处的耿庄村,过去因征地拆迁一度使干群关系紧张。实行网格化管理后,该村在网格内大力发展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从当初的两人发展到目前的10人。登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戌超说:“这些志愿者有热情、有威望、愿奉献,处理问题方式灵活,发挥了法律宣传员、信息排查员、矛盾化解员的作用。”
网格化体系的运行,使97%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安全阀”和“减震器”。
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理念的转变、体制的更新,使郑州市构建的条块融合、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治安防控和社会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楼院、每个家庭,社会矛盾化解逐步实现了从事后处置、被动应付向事前预防、主动掌控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基层管理体制中乡镇(街道)与执法主体存在的条块分割、信息屏蔽、相互推诿、责任缺失等问题。2012年,全市刑事案件总量同比下降13%,命案发案率同比下降13%,群众安全感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前不久,郑州市被授予“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如今,一张全新的“大网”覆盖整个郑州市,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平安是政府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也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必须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的理念,把平安建设工作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去规划、去推进。”郑州市市长、市综治委主任马懿说。邓红阳 赵红旗 见习记者 马维博
·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在郑州成立
·全国首家司法案例研究中心在郑州成立
·河南郑州警方加强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
·郑州警方加强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
·河南郑州警方进社区上安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