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济宁市中区人民法院:创建司法品牌 助推公正司法

2013-07-15 08:39: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访谈对象: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院长 李培宪

    对话背景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人民法院积极开展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目标,以“法官妈妈”、“编外法官”、“法官工作室”、“老年法庭”为主要内容,以“心系百姓,情铸天平”为标识的司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大幅度提升了法院的公信力和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该服务品牌被济宁市市中区区委授予“十佳优质服务品牌”,被济宁市委、市政府评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品牌”。今年2月,市中区法院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记集体一等功。

    目的:提升司法服务质量

    法周刊:一般来说,品牌创建的主体大多为商家、企业,法院创建司法服务品牌建设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李培宪:我们通过创建司法品牌来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激发干警的工作热情。“品牌”,就是“有品质的招牌”,这种“品质”的知名度是由包括当事人在内的社会公众“品”出来的。

    法周刊:你们的品牌标识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李培宪:我们司法服务品牌的标识是,以未封闭的“心”字图形作为外部轮廓背景,意指法官包容、开放、豁达的胸襟;内部以法院的典型标志天平作为图案中心,喻示法官心中的重中之重或法官的核心使命是输送公平、公正,实现正义;图案背景色是紫红色和金黄色相间,热情洋溢,象征气势和力量,显示为民司法的决心、激情和梦想;图中文字“心系百姓,情铸天平”则对图案的意旨进行了简练概括。

    标识所蕴含的服务理念,简单讲就是一切为了当事人,帮助其起航实现公平、公正之梦。

    内容:四个品牌各具特色

    法周刊:法院的司法服务品牌专业化最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培宪:一是“法官妈妈”为未成年人维权。在副院长王建玲的带领下,成立由22名女党员组成的一支“法官妈妈”志愿者队伍。她们利用团队资源、人脉等优势,创新帮扶、帮教形式,既注重物质生活资助又注重精神抚慰,每逢节假日,都会与结对孤儿和失足少年共同度过。

    她们多次被评为济宁市“青少年维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并荣获省、市“巾帼岗位明星”、“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2013年2月,她们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

    二是“老年法庭”积极为老年人维权。济宁市市中区老年人口达5.7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4%,涉老年人纠纷案件成为增幅最大的案件。2007年,我们成立全省第一个老年法庭,至今共收案1586件,审结1443件。

    “老年法庭”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了“一简、二缓、三不传、四优先”的工作方法,充分保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此,山东省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柏继民曾这样评价:“这是济宁市市中区人民法院结合社情实际,维护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创新之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法周刊:“老年法庭”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否举例说明?

    李培宪:有名老人叫王志京,2009年他的宅基地被同村村民侵占,他所在的村民小组、村委会等都给被告做了大量工作,但也没有解决问题。无奈之下,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起诉到法院。

    考虑到老人的生活遭遇及身体状况的特殊性,案件从立案到审理不到5天时间,由徐云鹏、陈平和一名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给了老人一个公正满意的判决,老人被侵占的土地要了回来。从那时起,每逢过年过节,老人都会把自己家种的水果送到庭里来,总是拉着徐庭长、陈法官的手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要是碰上开庭,老人就会耐心地等着,有时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就是为了能够看见他们,拉着他们聊几句心里话。

    法周刊:人民陪审员被当事人称为“编外法官”,在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创新?

    李培宪:我们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着力打造人民陪审员队伍,积极推进司法民主。我们选聘不同行业、社会经验阅历丰富的人民陪审员共47人,年参审案件达1000件以上,经陪审员审理的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5%以上。无论是陪审人员数量还是参审案件数量、质量等都是全市第一,既缓解了审判压力,又提升了审判质效。

    在陪审员管理中,我们设置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陪审员调解工作室、陪审员监督台等,实现了人民陪审员参审工作的通知书面化、参审分类化、陪审全程化和监督的社会化。

    法周刊:针对驻城区法院的特点,你们是如何开展司法便民服务的?

    李培宪:我们成立了“法官工作室”,实行一社区一法官,调动社区大妈、大伯们关心社情民意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调解的长处。法官工作室先后化解了1300余件纠纷,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楼宇,大纠纷不出社区”的新局面。

    为服务和保障全区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4月25日,我们又在全区八个重大项目指挥部分别设立了“法官工作室”,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

    打算:拓宽品牌创建思路

    法周刊:就像你说的那样,品牌是靠别人“品”出来的,“心系百姓,情铸天平”这一服务品牌蕴含不一般的价值力量,那么法院下一步加强司法品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李培宪:我们在法院的品牌建设中,坚持把群众感受作为起点,把群众评判作为标尺,把群众满意作为努力的方向,把创立法院品牌的过程作为帮助当事人实现公正司法之梦的过程。从回应群众感受做起,把改进司法作风、提升办案质效作为公正司法的永恒主题。

    法周刊:你们的具体打算是什么?

    李培宪:一是依托信息化推进审判规范化建设,在化解矛盾、服判息诉上狠下功夫。

    二是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网上便民”工程,建立人民法庭、便民服务站、联络点、联络员“四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

    三是推进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引导干警恪守职业行为规范。推动落实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实现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加强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审判、办公场所的文化形象塑造和文化氛围烘托,打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丰富高雅的文化生活。

    我们将凭借“心系百姓,情铸天平”这一品牌力量,以及社会各界给予的支持帮助,致力于让每一名干警的中国梦最终落实到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廉洁司法的实际行动中,让所有当事人在个案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屈庆东 刘来双)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山东法院着力提高新闻策划沟通协调能力
·山东法院3年审结毒品犯罪案3386件
·山东法院:开展法律咨询 举办法律讲座
·山东法院调研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工作
·山东法院召开党组会议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山东法院与司法厅联合召开法官律师座谈会

·山东法院与司法厅联合召开法官律师座谈会
·山东法院发布省法院2013年重点调研课题
·山东法院如何破解执行难
·山东法院召开座谈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山东法院92%案件审结在基层
·山东法院司法建议助推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