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青岛建成全国最平安最和谐的城市
徐学武:推进三大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
图为山东省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学武(左二)在市北区人民检察院群众接待大厅体验“阳光检务”办理流程。
□政法委书记访谈录
“近年来,青岛市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城市’的目标,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和权益保障的期待,坚持政法综治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实现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安全事故和群体信访量全面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持续上升。”
7月11日,山东省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学武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多年无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
记者: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三大建设”的思路和任务。请您谈谈青岛市是如何统筹推进这“三大建设”任务的?
徐学武:今年以来,青岛市把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了“三大建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制定了全面推进“三大建设”的工作意见,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七建六创五过硬”的“765工程”。力争使青岛的“三大建设”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为青岛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记者:当前,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更多、范围也更广。青岛市在深化平安建设中,是如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
徐学武: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早在2004年,青岛市就开始了平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打防并举,在全市布设了严打犯罪、社会治安防控、重点隐患整治、公共安全监管四道安全线。同时,不间断地开展“食安青岛”、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生产等专项整治活动,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全市已连续多年未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事故。今年以来,全市公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6.25%和92.81%,同比分别提升0.35%和0.56%。
37个调解室1543支志愿服务队
记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青岛市是如何推进基层平安创建的?有哪些具体做法?
徐学武:多年来,青岛市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青岛特色的做法和经验。全市组织开展了平安区(市)、平安街道(镇)、平安社区(村)、平安家庭等各具特色的基层创安活动,努力以小平安累积大平安。
我们在推进基层平安创建中,始终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探索多元化调解和处理矛盾纠纷的途径和方法,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60个,每个社区村庄都聘有1名专职调解员,推出老秦头、姜兰英等37个以个人命名的特色调解室品牌。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举报奖励等办法,引导各类组织、志愿者参与平安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543支,注册志愿者达44.5万名,群防群治力量已突破55万人,形成了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
民主法治社区和村创建占七成
记者:近日,青岛市荣获首批“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这意味着青岛市法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请您介绍下青岛市法治建设具体路径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徐学武:在推进法治青岛建设进程中,我们坚持把法治青岛作为宜居幸福城市的价值标准来追求。先后出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17部涉及社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向涉及社会公平、民生以及社会安全稳定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推动形成办事依法、管理靠法、遇事找法、处处用法的依法治理体系。
我们在全市179个街道、镇设立了法制宣传辅导站,2234个社区(村庄)成立了法治建设办事机构,打造了普法大集、普法大道、普法广场等一批法制宣传阵地,形成了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同时,建立了法治社区(村居)、法治镇(街道)、法治区(市)、法治青岛“四级联创”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将法治创建体系的目标要求向基层拓展和延伸。目前,全市各级“民主法治社区”、“民主法治村”创建率均已达到70%。
确保执法权司法权阳光下运行
记者:政法机关作为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治建设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请您简要谈一下青岛市政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徐学武:最近,我们按照法治中国、法治山东建设的统一部署要求,率先出台了《关于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 深入推进法治青岛建设的意见》,从深化思想认识、明确主体责任、健全基本措施、强化法治保障4个方面入手,组织政法部门积极投身法治建设实践。
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点。我们紧紧抓住影响执法公正和制约执法能力的关键环节,依法细化和量化执法标准,规范执法程序和办案流程,加强执法司法信息化建设,形成了融执法责任目标、流程管理、质量考评于一体的执法规范化制度体系。
比如,青岛市公安局通过开展执法管理闭环优化体系建设,对案件受理、执法、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实现了对执法办案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现代法治的核心是制约权力,而制约权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监督。我们通过警务公开、检务公开、院务公开和狱(所)务公开,最大限度地确保执法权、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从源头多渠道进行监督,使群众办事时不用托关系、找门路。
突出“六抓”工程提升队伍素质
记者:政法干警处在打击违法犯罪的最前线,任务很繁重、工作很辛苦。同时,由于他们接触的社会阴暗面比较多,而且会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导致一些执法不公、不严、不文明甚至是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请问青岛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徐学武: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纪律作风的问题。政法干警纪律作风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政法队伍的整体形象,而且会影响群众满意率的提高。
为此,我们突出了“六抓”工程,抓班子、抓预防、抓制度、抓整顿、抓惩戒、抓保障。
坚持“治警先治长”,引导广大干警在思想上“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记廉政之责”;出台了近百项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的规定措施,逐项明确执法与司法的“主线”、法律与纪律的“红线”、公与私的“底线”。下决心治庸、治懒、治散、治慢、治拖、治瞒,坚决惩处执法不公、不严、不廉、不文明等问题,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仅今年以来就通报干警作风问题15起,查处违法违纪办案人员11人。
护航“中国梦”,政法机关责无旁贷,“三大建设”无疑是护航“中国梦”的重要载体、途径和保障。全市各级政法综治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和过硬队伍建设,努力建设领域更广、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平安、稳定、和谐”的新青岛。
(文/图 记者 余东明 周斌 姜东良 孟伟阳)
·才利民在青岛调研平安建设工作
·山东青岛海关破获13亿元农产品走私案
·山东青岛黄岛边防派出所推动和谐辖区建设
·山东青岛:启动干部在线学习“云平台”
·山东青岛市中院举办中小学生安全系列讲座
·[视频]青岛:流浪藏獒出没高速民警设法抓捕
·[视频]青岛:流浪藏獒出没高速民警设法抓捕
·[视频]青岛:流浪藏獒出没高速民警设法抓捕
·青岛车管所 业务办到“淘宝”上
·青岛临时救助制度向新市民伸援手
·青岛开展农村中小学生的暑期安全教育
·山东青岛市保险纠纷调解中心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