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西

江西吉安吉州:让社区居民尽享“平安警务”

2013-07-10 09:29: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公安局吉州分局以大力推进社区警务战略为突破口,从机制、保障、制度和措施等方面着手,倾力打造社区“平安警务”,筑牢平安建设的基石,走出了一条社区警务建设的新路子。

“一把标尺”定标准,解决“怎么管”问题

社区警务究竟应该怎么管?2010年,分局新一届党委班子立足吉州实际,以清晰的思路制定出台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在源头上确立了社区警务建设的“标尺”。

随后,吉州分局抽调专人成立社区警务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警务工作的决定》,全局上下应势而动,每月一次专题局长办公会、每季度一次推进会、机关科室和大队全部捆绑挂点帮扶派出所。“平安警务”一盘棋的工作大格局初步构成。

为科学合理设置警务室,根据各辖区人口管理、治安状况,兼顾城区社区设置和方便群众的原则,分局将原有的社区警务室进行拆分、合并,重新科学选点布局了37个警务室,共投入近200万元为社区民警配齐配全警务装备和办公设施,并将警务室的水电费、电话费、互联网服务费和公安网光纤线路租用费全部列入分局预算。

“1+1模式”定机制,解决“谁来管”问题

社区民警不能单打独斗,只有增配必要的辅助力量,并以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为保障,才能充分激发基层民警的正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围绕这种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局推行“一个社区民警加一个‘两实’调查员”的“1+1”警务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激发社区民警干事创业的热情,优化社区“平安警务”的服务功能,使社区“平安警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为把最合适的人才选配到社区民警岗位上来,分局从各个岗位上精心挑选了一批有群众工作经验、热爱社区警务工作的民警充实到警务室,明确规定社区民警在从事社区工作后,原则上3年内不作调动,以基本保持社区民警队伍的稳定。

按照“人人必训、参训必考”的原则,分局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强化社区民警的培训工作。近两年来,全局共投入培训经费7万元,开展全局性培训5次、专题性培训10次、部门性培训100余次,社区民警受训率100%,有效提升了社区民警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两张试卷”定责任,解决“管什么”问题

破案任务全免、派出所日常值班不参加、非重大安保任务和一般性活动不抽调,这“一免两不”的举措,彻底改变了以往社区民警派出所、警务室两头跑,中心工作任务层层加码下压得喘不过气的尴尬局面,民警下社区的时间得到根本保障。

社区民警没有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但他们解放出来的双肩要挑起的是两个更大的重任。分局针对社区民警的考核制定出“两张试卷”:一张以民警对辖区人口的熟悉率为评判标准,考察民警对基础信息的掌握率;一张以辖区发案率为评判标准,考察民警指导、创建“平安小区”的工作成效。

为了做好第一份“试卷”,民警们趁着群众休息在家的时候,带领“两实”调查员登门入户,倾听社区民意、核对人口信息,送上《服务群众手册》;群众上班的时候,他们就在警务室整理走访档案、录入电脑信息。“警民恳谈会”、“相约警务室”一场场主题鲜明的活动,拉近了民警与群众的距离。在今年开展“两实”信息采集攻坚战中,分局通过社区民警提供的信息、线索破获各类案件40余起。2012年的“清网行动”,正是得益于广大社区民警将丰富、海量的有效信息录入到分局自建的“侦防平台”,分局以抓获114名在逃人员的优异成绩,被省厅授予集体二等功。

为了做好第二份“试卷”,在创建“平安小区”的过程中,社区民警主动与街道、社区和物业公司沟通协调,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组建居民自治队伍,尽全力为试点小区争取资金完善物防、技防建设。通过这些举措,一批防范到位、秩序井然的小区呈现在居民面前。

新的机制、新的模式,让吉州社区“平安警务”以群众看得见的变化、感受得到的实惠,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记者 陈希 通讯员 颜峭芸 欧阳青平)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江西吉安28个督查组明察暗访162个政法单位
·江西吉安再掀货车整治风潮
·江西吉安:民警“围桌夜谈”与群众聊民生
·江西吉安中院“兴院献计策”助力工作新跨越
·江西吉安吉州法院积极参与社区矫正
·江西吉安敦厚民警“微创举”激活基层警务

·江西吉安敦厚民警“微创举”激活基层警务
·江西吉安三方考核评选百姓心中“金牌”民警
·江西吉安法院“用好 用活”人民陪审员制度
·江西吉安成立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
·江西吉安:“九项专项整治”掀起创建高潮
·江西吉安吉州开展清查整治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