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杜成广从部队转业到江苏省盱眙县公安局,从农村派出所的指导员到城区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他一干就是13年。2010年9月起,杜成广负责管辖盱城镇石牛社区。石牛社区地处城郊接合部,3年来,人口由1.5万增加到2.1万,面积也比原来扩大了近四分之一,2012年这个社区的发案数比2010年下降了42.5%。这得益于杜成广的创新举措。
在创建平安社区的实践中,杜成广创新推出了3道“加法”警务,最终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警力+民力=发案少
“今年1至5月,石牛社区共发案40起,主要以偷盗等侵财性犯罪为主,下一步的防范重点是电动自行车和居民住家的被盗问题。”5月底,杜成广在社区治安联防例会上作出这样的布置。“要想发案少,关键靠巡防。”实践中,杜成广总结了“交朋友、结对子、管苗头、访居民、巡治安”的社区警务工作法,依靠“警力+民力”,实现了发案少的目标。
石牛社区有12个居民小区,163栋楼院,4160户人家。近3年来,杜成广和社区群众“天天见”,足迹遍布了每家每户。“要想得到群众帮助,民警必须帮助群众。”杜成广常常吃住在警务室,警务室成了不关门的“便民警务超市”。他还和辖区的70家场所行业单位结成了“共建共管治安对子”,实现了这些场所火灾事故零发生和刑事案件零发案。
杜成广积极依靠基层党政组织和广大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石牛社区组成了一支22人的村级巡逻队,杜成广和2名辅警轮流组织他们开展夜巡。在12个居民小区,他还专门聘请了40名“邻里守望”治安信息员,加上社区干部和治安保卫人员,石牛社区拥有了一支上百人的治安联防队伍。社区的治安巡逻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全时空、全天候,有效挤压了犯罪活动的空间。
杜成广负责石牛社区的2010年,当年发案320起。而2013年1至5月,辖区发案数减少到40起。
传统+科技=秩序好
杜成广常说:“传统的警务模式一靠腿、二靠嘴,能面对面地帮助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社区警务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在练好传统警务工作的基本功之余,杜成广还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做好“传统+科技”的加法题,得到了秩序好的效果。
今年3月,石牛社区一次性投入20余万元,在原有街面监控的基础上,新建了16条巷道的视频监控探头,并全部接入社区警务室和县局图像监控中心。在监控系统运行后的第一个月,辖区刑事案件就环比下降了6.2%。在开展“技防入户”工作中,杜成广还想方设法为第一批300户居民免费安装了“门磁报警器”防盗装置,初步解决了防范入室盗窃犯罪的难题。
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日益增多。2012年6月,杜成广在社区警务室组建了全县第一家社区警务短信平台系统,定期向辖区群众发布治安防范短信,积极宣传防盗、防抢、防诈骗等安全防范常识。去年以来,石牛社区仅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件,是全县城区此类案件发案最少的社区。
2011年底,杜成广开通了QQ群,之后还建立了微博。从此,杜成广在走访工作中,把辖区群众的QQ、微博等信息作为一项基础信息来收集,逐步形成一个网络警务系统。他积极开展网上走访、网络恳谈活动,为网友提供法律咨询和户籍身份证办理等相关服务。
服务+情感=群众满意
从警13年来,杜成广始终把自己的岗位作为群众服务的窗口。刚到石牛社区时,辖区处于案件高发期,他夜以继日地开展走访、巡防工作。对一些“上班族”群众,走访只能在晚间进行,但一个人又不太方便,他便把妻子带上。在解决一些家庭纠纷中,妻子的作用往往比他更大。夜晚,他们就住在警务室,这个警务室也就被群众称为“夫妻警务室”。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杜成广认为,要想让群众对公安工作感到满意,民警就必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去工作。在杜成广的十几本工作笔记中,记着一笔笔“爱心账”。哪户群众家有残疾人、哪户群众家有特困病人、哪户群众家有贫困失学儿童,凡是需要帮助的贫困户,他都记在本上、记在心里。几年来,杜成广先后帮助和帮扶困难群众80余名。(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马牛 姚家泉)
·江苏盱眙构建预防职务犯罪“135工程”
·江苏盱眙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二三事
·江苏盱眙法院青年干警速写
·江苏盱眙刚柔并济打出司法“组合拳”
·江苏盱眙法院举行廉洁司法宣誓仪式
·江苏盱眙:将发现问题上升为预警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