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针对司法实践中涉罪外来人员取保候审等诉讼权益难以平等保护的司法状况,检察机关联合社会力量,创新建立了涉罪外来人员管护教育基地,为涉罪外来人员取保候审、判处非监禁刑、落实矫正帮教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基地建设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入驻标准难以把握、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区分不够明确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涉罪外来人员管护教育基地建设:
加强社会化建设,持续优化帮教环境。在增加基地数量、提升基地质量的同时,要逐步改善基地的建设规模和综合保障水平。一是增建新型基地,营造开放宽松环境。二是促进科学分工,接纳对象相对集中。三是引入多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四是争取管护资金,保障基地长效运行。
加强正规化建设,努力提升帮教水平。一是统一硬件建设标准。结合被管护对象的实际情况,细化量化基地硬件设施建设标准。二是规范运营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一整套基地工作流程细则,做到一人一档案、一事一台账和一案一总结。三是完善评估机制。加强与涉罪人员户籍所在地公安、司法部门的联系,对涉罪人员进行风险评估,为后续帮教打下基础。四是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可按照基地正规化建设标准制定检查验收细则,组织检查验收。
加强专业化建设,充分彰显人文关爱。一是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各级政法委和公检法司要建立管护教育领导小组,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二是特殊对象特别关爱。如专门建立接纳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基地。三是提升辅导人员素能。改变由基地企业办公室人员或保安人员兼任辅导员的一贯做法,可设立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为主的专职辅导员。
加强多元化建设,全面深化帮教效果。一要加强思想法制教育。要求管护教育对象定期进行思想汇报,注重亲情感化,促其早日回归正途。二是活动引领帮教。对进驻基地对象要坚持开展学雷锋、参观烈士陵园等活动,以此荡涤心灵,唤醒其守法守纪的良知。三是开展心理疏导。延伸检察信访情绪疏导机制,对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入驻人员开展心理矫治。四是传授劳动技能。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为帮教对象传授立足社会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劳动谋生的本领。五是对接社区矫正。通过捕前会审机制,衔接社区矫正工作,实行定期回访跟踪。
(作者:无锡市检察院 冷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