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谈到作风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公安民警,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切身感受到,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只有立足本职,热爱本职,干好本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才能打牢群众工作根基,真正赢得群众的肯定和满意。
解决工作难题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
思路决定出路。任何工作都是一样,如果没有思路,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拘留所工作也是如此,如果管教民警不放下架子,高高在上,把每天的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关人、放人,那不是对工作的真正负责。
毫不夸张地说,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各种各样的难题在拘留所也不断显现。从近几年被拘的人员看,大多是因小的矛盾、小的纠纷被送到拘留所的。在这些违法案件中,主要是违法维权、非法上访、民间纠纷引发打架斗殴、民事、债务纠纷、家庭矛盾激化、青少年因亲情缺失等导致的违法案件。而这些违法案件,一旦在拘留所得不到有效化解,被拘人员出去后,思想疙瘩没有解开,小事可能引起大事,大事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本着让每一个走出拘留所大门的被拘人员成为守法公民的初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牵涉到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被拘人员进行排查,然后,通过实施综合评估、分析研判,制定矛盾化解策略、方案,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工作中,我们结合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着重采取“查、看、问、听、访”五种方法排查梳理各类入所人员。查,即查看案由,了解被拘留人员基本案情。看,即观察被拘留人员精神状况,是否有敌视、对抗等极端情绪。问,即入所谈话,了解是否有突出矛盾。听,即从同监室人员中发现了解情况。访,即访问知情人、当事人,深度了解被拘留人的矛盾纠纷情况。在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还总结了矛盾化解六法,即说理疏导法、亲情感化法、同拘人员帮教法、社会力量规劝法、公益律师服务法、心理健康辅导法等。
实践表明,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碰到难题绕道走。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仅达到了真情感召、真心化解的目的,而且把拘留所打造成了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社会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有的被拘留人员出所后还成了义务法制宣传员。
提升执法水平要有过硬的真实本领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对民警执法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在工作中,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没有过硬的服务本领,只能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过硬的服务本领哪里来?回答很简单:只有立足本职,从书本上学、实践中学、群众中学,才能成为干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就当下而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解决民警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只有按照“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宣传发动、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要求,勤学苦练,才能有效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同时,只有在本职岗位上,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铜山区拘留所在工作实践中,为使每一个民警适应形势的发展,达到知识不老化、思想不僵化、能力不退化之目标,对民警的学习培训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计划。围绕工作中常用、必会的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以练促战。坚持每周一进行政治业务学习,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系统培训,定期对民警进行监管知识培训、测试,对传统的监管理念进行更新。为每位民警购买相关法律、心理学、国学等书籍,拓展民警的知识面,陶冶民警的情操,为做好被拘留人员教育感化工作做好知识储备。《拘留所条例》以及《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指导意见》等都是每个民警反复学习的重点内容。学习中,我们采取了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以考促学等形式,并对照老的规章制度,逐条进行解析、讨论,研究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学用结合,全面提升了规范执法化水平。
排解群众忧愁要有务实的爱民之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平时的工作中,民警与群众打交道最多,要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与群众心贴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现期,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每个梦之队成员立足本职,付出艰辛的努力。对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和民警来说,只有沉到百姓中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如果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还是习惯于浮在上面,满足于听听汇报,浮光掠影,不察实情,或者人虽然下去了,却不愿意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只往好的地方跑,只往富裕的人家走,群众就会敬而远之。
就拘留所工作而言,一般的情况是,被拘人员到了期限,走出拘留所大门,监管民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而铜山区拘留所却形成了这样的传统,对生活有困难、思想有包袱的被拘留人员除在其被拘留期间给予及时的帮助外,出所后还与其结成长期的帮扶对子,不定期进行家访。这样做虽然是“自讨苦吃”,有时候还不被人理解,但在被忽视的角落、最需要帮扶的社会底层、最需要解决困难的群众家里,我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里。
实践证明,公安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公安工作的好坏最终也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因此,在工作中,只有把能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作为衡量工作成绩、思想作风的重要标准,做到竖不攀横不比,老老实实正自己,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出壮丽的华章。
(作者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拘留所所长 王梅)
·江苏镇江丹阳:人大评议组评议监所检察工作
·大连破解公安监所保障难题
·江西开展监所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河南洛宁监所社会医疗化的做法在全市推广
·山东新泰市检察院做好监所流感防控工作
·司法部下发监所教育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司法部下发监所教育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监所检察谈话 选择时机方式很重要
·河南省淅川县检察院“拉网式”检查保障监所安全
·江西抚州市检察院:监所同步为在押人员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