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访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贤良

2013-07-02 15:40: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法制报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平安浙江建设水平

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贤良

    十年迈步,足音铿锵。从2004年5月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至今,平安浙江建设已经走进第十个年头。

    这十年,浙江走出了一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我省刑事发案、信访总量、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9年“零增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逐年上升,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省份之一。平安浙江建设,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与重要保障。

    在新的起点上,我省将如何建设一个领域更广、人民群众更满意、实效性更强的平安浙江?昨日,在全省党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培训班上,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贤良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平安浙江建设的现在与未来。

    百姓心安,才有浙江平安

    我们所说的平安浙江,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宽领域的“大平安”,是追求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安,是把评判权交给百姓、用结果和成效说话的平安。

    朱贤良说,在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工作中,这些理念都将始终坚持,毫不动摇。

    十年间,我们绘制了一幅壮美的“平安图”,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都获得过平安称号,其中,有3个市、64个县(市、区)经过艰苦努力连续8年被评为平安市、县(市、区);走出了一条用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路”。而今,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社会和谐稳定形势的新变化,还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都对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平安浙江,意味着富裕安康的生活,安全安定的环境。在访谈中,朱贤良特别强调平安浙江建设的“百姓认可”。他说,百姓心安,才有浙江平安。群众认可并满意,是建设平安浙江的最终评判标准。也因此,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也应始终围绕群众的需求———

    把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作为导向,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

    抓住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的突出问题,逐个攻坚克难、予以解决;

    把群众满意作为平安建设的最高标准和“风向标”,做到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努力创造一个让群众真正认可的、满意的平安。

    “百姓对平安的向往,就是平安浙江的奋斗目标。”朱贤良说,围绕百姓需求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既要治标,解决突出问题;更要治本,解决深层次矛盾,用扎实有效的办法举措、动态开放的机制创新,推进平安浙江建设。

    源头治理,打好“主动仗”

    朱贤良坦言,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浙江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公共安全隐患突出等等,都是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的“拦路虎”。

    “要扫清‘拦路虎’,解决突出问题。”朱贤良说,社会有多复杂,交织在其中的平安概念就有多丰富,平安浙江的建设任务就有多艰巨。在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中,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打好平安建设的主动仗。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这棵政法综治战线上的“常青树”依然在浙江大地上焕发着蓬勃生机。朱贤良说,在化解社会矛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好、发展好、运用好“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和宝贵经验,把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结合起来,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完善政策、制定决策结合起来,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有效疏导群众情绪,切实防止社会矛盾积聚、激化,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

    要把营造良好的治安秩序,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的重点:以“三改一拆”为契机,开展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排查整治,做到不留死角、消除盲点;抓住群众怨气大、受害深、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打击;以社会管理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生命最宝贵,安全大过天。”在谈及近期国内频频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时,曾经多年担任地方领导的朱贤良深有感触地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多不是失之于方向不明、办法不多、招数不对,而是用心不够、抓得不紧、落实不好,再次印证了“不患无策、只怕无心”的老话。平安浙江建设伊始,平安考核体系15个“一票否决”事项,都是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重大内容。而在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中,人民生命安全依然放在首位,是始终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期盼着,通过完善应急联动体系、加强动态监管整治、加大考核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扎基层,积“小安”为“大安”

    平安建设,重点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基层基础不稳固、不坚实,和谐稳定就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朱贤良说,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把基层基础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平安的根基深深扎在基层。

    在深化基层基础建设中,我省已有了许多实践成果:“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全覆盖、群防群治力量全覆盖,各类民生服务诉求、安全隐患等信息一目了然;“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组建了11.7万个网格、34.6万余人的服务团队……

    朱贤良特别提到了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对当前正在火热进行中的天翼杯浙江省首届“群众最满意的平安村(社区)”评选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积‘小安’为‘大安’。近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基层的区域平安建设和系统平安创建。目前,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创建面已达100%,平安达标率在90%以上,还有如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等等。”朱贤良说,“群众最满意的平安村(社区)”评选活动,既是对基层平安创建成果的一次展示,让基层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又是一次非常好的平安宣传和发动,成功唤起了更多普通百姓的参与热情,在基层源头获得了平安建设的动力,夯实了平安浙江的群众基础。

    他说,下一步会创造更多类似的活动载体,让平安的理念深入到城乡社区、基层单位和每家每户,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记者 朱兰英)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浙江:坚持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导向不走样
·浙江安吉县法律援助中心促竹乡和谐
·浙江:省长请法学教授讲法治
·[视频]浙江:全省基层检察室建设推进会在诸暨召开
·[视频]浙江:中国梦·最美衢州梦:柯山公安分局——打造草根文化 警营盛开文化之花
·浙江出台规定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上“保险”

·浙江出台规定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上“保险”
·浙江温州鹿城区法院1.6万“醉人”入刑
·浙江宁波检察机关"单线联系"保障举报人安全
·浙江宁波江北区巡回法庭接地气化矛盾
·浙江龙游县法院绿色司法服务企业
·浙江三门县法院:传递司法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