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央政法委员会批准,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2)》于6月25日公布,这是中国法学会连续第五年发布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年度报告。报告从立法工作、依法行政、审判、检察、人权法治保障、知识产权保障、法治教育和研究等10个部分全面反映了2012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
报告说,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继续推进,司法公信力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法学研究更加深入和繁荣,法治文化建设和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更趋良好。
立法质量不断提高
报告披露,201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38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了其中的31件;国务院制定了16件行政法规;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100余件。
据《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2)》主要编撰者之一的诸葛平平介绍,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是2012年法治建设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也是此次报告重点关注的内容。
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制定,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进行了初次修正。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再次作出重要修改。这次修改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适应新形势下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需要,着力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人权保护的重大进步。值得关注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刑诉法,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现行民事诉讼法于1991年制定,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部分规定作了修改,201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作出修改。此次修改更加注重充分发挥调解作用,规定了对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起诉、受理、审判等相关程序,增加公益诉讼制度,强化法律监督。
此外,2012年,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制定和修改了一批行政法规,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法治建设日益重视人权保障
2012年,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职业病防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监狱法,制定精神卫生法,开展对残疾人保障法、监狱法实施情况的检查等,进一步加强了人权保障的法治建设。报告从人权保障包括生命权和生存权保障、平等权和受教育权保障、健康权保障、特殊人权主体的权益保障、执法领域的人权保护、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介绍了2012年我国法治建设在人权保障方面所做的工作。
报告披露,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劳动合同法,重点解决劳务派遣被滥用及不规范的问题。明确劳务派遣用工只作为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强化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也进行了首次修改,集中规定了老年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从经费保障、规划制定和老龄工作机构职责三个层面强化了政府的职责。增加了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规定。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涉及人权保障的法规、法律条例,如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调整了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并规范了产假待遇;2012年5月22日,卫生部发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修订说明,取消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应调离工作”的规定,在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方面又前进了一步。2012年7月10日,国务院公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强调要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法治化
诸葛平平介绍,2012年,中国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奋斗目标,以及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法学会此次特别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纳入报告内容。
报告指出,2012年环境资源领域立法有一系列动作。首先是修改了环境资源领域的相关法律,如201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强化了政府编制和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执行规划的责任,完善了企业清洁生产的审核制度。同年8月通过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对污染环境等损害公共利益行为,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诉讼的规定。其次,制定和修改的环境资源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如国务院制定了《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北京市制定了湿地保护条例,浙江省制定了湿地保护条例和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
报告指出,在环境执法方面,除加强整体规划外,环保部开展全国范围的环境监察稽查和环境执法检查。全年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55万余人(次),检查企业100余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问题8779件,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1770件,对109家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全国通报。
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进展办案总数同比增长199%
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继续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从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和司法保护等方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继续开展专利法、专利代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和职务发明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专利标识标注办法》等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制定发布了《关于开通优先权文件的数字接入服务相关事项公告》、《关于开通中欧优先权文件电子交换服务的公告》。
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各地流通环节、生产环节,开展专利执法重点整治,打击涉及民生、重大项目等领域的假冒行为,调处专利侵权纠纷,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工作,共受理专利纠纷案件2510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232件,其他专利纠纷278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6512件,办案总数9022件,比去年增长199%。
据报告披露,2012年专利申请和审查数量大幅上升。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65.3万件,同比增长24%。授权发明专利21.7万件,同比增长26.1%。
此次发布的2012年度法治建设报告除了充分肯定法治建设成绩外,首次在结语中提出了五点不足。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法治建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白皮书10大数字展现中国人权保障新跨越
·十部白皮书 人权保障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中国人权保障的法制化
·司法改革推进人权保障 实现刑诉基础辩护权
·司法改革推进人权保障 实现刑诉基础辩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