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在线访谈

真正建成群众期盼满意的法治城市

2013-07-02 14:11:5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宝。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在弘扬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提高经济社会生活法治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展示无锡法治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加强法治研究、推动法治实践的有效平台。”

    在第六届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即将举行前夕,就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化法治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法治研究与实践等问题,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接受了《法制日报》记者专访。

    在国内著名专家建言献策和充分论证基础上,2010年,无锡市出台全国首个法治城市创建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该项目获得当年江苏省政法工作创新奖一等奖。2011年,无锡市在制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时,把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黄莉新认为,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理念精神,深刻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全面领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法治建设赋予的新任务,准确把握新时期新阶段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盼,切实把法治建设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办事,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无锡是中宣部、司法部表彰的“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为更好地推动法治无锡建设,无锡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法治无锡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确立了“理念先进、法制完备、执法严明、司法公正、监督有力、服务高效”的24字法治城市创建总目标,明确了“加强党委执政能力建设、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法治政府、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经济法治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规范和拓展法律服务、加强平安建设、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十个方面具体任务。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法治城市创建要进一步提升目标定位、完善思路举措。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执法能力水平上,把立足点转到增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上,把主要精力落实在推进法治惠民、加强社会管理上,把各项举措汇集到提高法治建设整体合力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成群众所期盼、所满意的法治城市、法治社会。”黄莉新说。

    黄莉新告诉记者,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全面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法治宣传全覆盖工程,全市共建立民工法制学校1135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193个、各类法治文化阵地3000多个,开办普法报刊专栏34个、普法网站190多个,形成了“抬头见法,出门学法,办事依法”的浓厚法治氛围;积极畅通人民群众监督评议渠道,坚持连续7年每季度召开法治无锡建设新闻发布会,由市级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围绕法治建设重点工作进行主题发布,接受新闻媒体记者、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治建设巡视员、法治建设联络员以及群众代表的监督与评议,有效推动了执法和司法机关尊重民意、倾听民声、汲取民智;广泛开展“法治县(市、区)”、“法治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规范执法示范单位(点)”、“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示范企业”等系列创建活动,法治创建活动拓展到了行业、企业和镇(街道)、村(社区),全市已有90%的村(社区)达到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80%的镇(街道)达到“法治镇(街道)”创建标准,3个市(县)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坚持用法治手段解决社会普遍关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市和市(县)区、镇(街道)三级累计实施法治惠民实事1700余件,有效推动了一批有关就业、安居、教育、社保、医疗等政策措施的健全和完善,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无锡市委、市政府将紧紧围绕法治江苏建设的各项要求,紧贴无锡实际,着力深化法治城市创建,为谱写中国梦的无锡篇章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和坚实法治保障。”黄莉新介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打造“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牢牢把握法治导向,把法治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要坚持以法治思维引领“魅力无锡”建设,通过加强地方立法,规范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发展的各类政策法规;强化执法监管,保护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效能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把培育法治文化作为繁荣城市文化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着力建设法治文化高地,创作法治文化精品。要坚持以法治方式促进“创新无锡”建设,注重运用法治手段,激发创新活力、保护创新成果、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驰名商标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商标权的保护力度,更好地满足企业在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要坚持以法治环境保障“创业无锡”建设,着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诚信守法的经营环境。要坚持以法治惠民助推“幸福无锡”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惠民工作机制,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普惠于民;全面建立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和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万人评议机关、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执法监督巡视等制度,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诉讼服务、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公共法治服务体系;深化平安无锡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让人民群众住得安稳、行得安全、过得安宁;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等方面加快形成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无锡:真正建成群众期盼满意的法治城市
·中国梦法治路 四川将命名首批法治城市
·四川广元:专题研究省级法治城市创建
·辽宁鞍山全力创建法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