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行政审判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商水县人民法院转变理念,创新机制,引入行政协调和解、圆桌审判、联席会议等机制,多措并举化解行政争议,得到了行政机关的好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
2002年4月,雷某驾驶农用三轮车同其妻路过汾河堤段,因该堤段上有一南北沟,引起翻车,造成雷某严重骨折6级伤残,其妻当场死亡。雷某以汾河段为被告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案件先后经两级法院,民事及行政一审、二审、再审,前后8场诉讼,历时8年,雷某均败诉。其间,雷某多次赴市、省并进京上访。为使雷某能够尽快得到赔偿,法官4次到汤庄乡政府,10多次到水利局、汾河段,近百次的电话联系,与县水利局领导进行沟通协调,水利局最终同意赔偿7.2万元并当即履行,雷某撤回起诉,双方和解。
“8年的恩怨化解了,俺心里也亮堂了,思来想去,俺得感谢法院、感谢法官,这事给俺处理的真不赖,俺特意做面锦旗送给你们。”雷某向法院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为解决行政案件“官了民不了”现象的发生,商水法院创新工作理念,引入协调结案机制,将案件协调贯穿于审判的全过程,注重案外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吃透案情,把握协调时机,不放弃任何协调和解的机会。发挥社会力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组织代表、律师等参与到案件协调中来,彻底化解纠纷。通过协调和解,原告主动撤诉率均在50%以上,既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又及时化解了行政争议,还能使部分行民案件一起解决,达到了双赢。
王老汉因宅基地办证,平生第一次将县政府告上了法庭,还没开庭说话就有点发抖,审判长王海水似乎看出了王老汉的心思,主动上前与王老汉搭话,向他介绍了圆桌审判制度。
庭审结束后,王老汉说:“说实话,人一辈子能有几次到法院,何况还是跟政府打官司,来到法院坐到审判庭心都怦怦跳,更别说在法庭上说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进行法庭辩论了,一进法庭脑子一片空白。但坐到这个圆桌旁,我心里的顾虑一下子打消了,也不紧张了,大家在宽松温馨的环境里把事情解决了,这形式真是太好了,没想到庭还能这样开。”
“民告官”案件中,人民群众处于弱势地位,给原告精神上带来很大的压力,打官司时对行政机关的抵触情绪较大;而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则认为坐被告席有损“面子”和尊严,不愿意派人出庭应诉,尤其是行政首长出庭的就更少。僵硬的坐堂问案式审理,双方对抗性强,矛盾容易激化。
商水法院通过探索创新审判理念,将少年犯罪圆桌审判制度引入行政审判,法官与原、被告围桌而坐,拉近三方距离,着力缓和双方情绪,在宽松和缓的拉家常氛围中,协商解决或公正裁判行政争议,从而搭建起一个拉近距离、平等对话交流、协调化解矛盾的平台,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县住建局对康某的违法建筑下发了限期拆除决定书,康某不服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由于该类案件如果强行判决,还牵涉到下一步的执行难问题,商水法院行政庭法官经过缜密考虑后,启动了联席会议,组织康某与住建局、政府法制办和相关代表进行了听证,办案人员逐条向康某解释法律规定,并深入现场勘验,逐条逐项讲明了康某的建筑违法之处,康某彻底明白了,便主动拆除了违章建筑。
为加强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及时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提高行政执法和行政审判水平,该院与县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沟通协调、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化解争议问题,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了良性互动交流机制。2012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12次,化解疑难案件21起,无一起反悔,无一起上访。
行政审判卓有成效地开展使商水县行政诉讼案件协调撤诉率每年均在50%以上,信访案件大幅下降,2012年以来无一起涉行政审判信访案件发生,行政机关对审判工作满意率达100%,商水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后两次获全省先进。(记者 冀天福 通讯员 殷晓东 史军霞 苑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