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政策,群众不答应,就实施不下去
“实干”更要“巧干”
我是一名基层干部。今年初,为了盘活沉睡的闲置土地,集中力量搞发展,镇里开始了征地工作。从全镇发展和百姓致富的角度看,这都是一件好事。可部分群众对此并不买账,不管干部怎样苦口婆心的解释,都不同意签字。经过认真反思,镇领导改变了工作思路:利用大学生村官、村干部与群众联系紧密之便,详细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对征地工作的具体意见。在了解到老百姓主要担心补偿金被克扣和害怕征地后无谋生手段等情况后,镇政府一方面派干部挨家挨户将征地相关文件分发到群众手里,并承诺第一时间公示补偿发放表;一方面主动联系企业,为征地户举办专门的招聘会和就业培训。这两项工作落实后,老百姓陆陆续续签订了合同,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事实上,做好群众工作,既要有好的出发点,又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再好的政策和措施,如果群众不答应,都实施不下去。所以,干部要能“实干”,更要会“巧干”。“巧干”不是务虚,而是注重工作方法。四两拨千斤,靠的不是蛮力而是巧劲。遇到群众抵触,工作开展不下去的时候,不要一味想着“硬碰硬”、“强制执行”。要从“为民做主”到“为民解难”转变,先搞清楚群众想什么、怕什么,为什么不答应,然后通过解决群众困难,消除群众顾虑来重获理解和信任。等有了好的群众基础,再回过头来推进工作,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重庆巴南 龙 坤
与群众打交道,耐心倾听比一味说教更管用
善于倾听才会用心感受
同事小王,每次接待来访群众时,不管对方情绪如何激动,他都能不厌其烦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服和处理工作。最后,来访者都会高高兴兴地离开。我问小王,用什么方法让这些同志能如此满意,他笑道: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耐心地听他们说。
对基层干部来说,做好基层工作,善于倾听是一项能力更是一门技巧,既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感受。耐心地倾听比一味地说教更加管用。反观有的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不是高高在上摆出一副接近不了的姿态,把自己与群众隔离开来,就是颐指气使,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对群众的意见听不进,对群众的事情办不了。这样,群众肯定不买账,工作自然也做不好。
在处理群众困难时,更多的需要我们摆正心态、俯下身子,贴近群众、真诚倾听。他们也许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一时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误解、误会,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工作时更加耐心细致一点,积极主动一点,和蔼可亲一点,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多理解他们的难处和担忧;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这样才能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贵州息烽 袁 奎
群众心悦诚服,才能把实事办好
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近日下乡听到一件事:电信公司架设线路时,踩踏到农户的几行玉米苗,被要求赔偿5000元。一开始乡村干部去协商调解,农户分毫不让。僵持之中,有位副乡长听说后主动去做工作,结果不出一支烟工夫,户主不仅不要赔偿,还主动笑脸相送,搞得其他人一头雾水。细问究竟,农户只讲了一句话,我相信他。原来就在半年前,该农户因家里办养殖场到处受阻,没办法找到这位副乡长,结果人家一竿子插到底,从报批盖章到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全部包揽全程帮忙从不推诿,直到养殖场开业。
常听说基层干部工作不好干,为群众办事吃力不讨好。比如修公路办公益,接自来水打机井,甚至村里修水泥路等,本来都是为民造福的好事,可就是因为种种原因,时常遭到反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地方干群之间信任的流失。
没有群众的充分理解和信任,事办得再多,心里还是会有怨气。正如前面那件事,虽然架线是好事,可你连招呼都不打,踩了人家的庄稼,找你索赔也在情理之中。只有心里装着群众,让大家心悦诚服,实事才能真正办好。
当然,凡事让所有人信任很难做到,但秉持公心,让大多数人信任,应该成为基层干部追求的目标。不要动不动抱着“我是给你办事,你就得心存感激”的态度。俯下身子,把每件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信任逐渐积聚,就能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云南姚安 董家成
从习惯性的警惕到半信半疑,一番交流之后顾虑全消
当干部来敲门
作为一个民企的上班族,我平日与机关干部没有什么交往,前不久一位刘姓干部敲开了我家的门,让我对基层干部有了直观的认识。
对于陌生人的敲门,我的习惯性反应是警惕,好在这位同志非常有耐心地回答我的盘问,礼貌地亮明身份、讲明情况,我半信半疑地把他请进门,结果一谈就是1个多小时,从家长里短到人生规划,从社区发展到城市建设,一番交流让我逐渐消除了顾虑。他告诉我,今年区里开展了一项叫做“个十百千万”的活动,要求全区干部入户访遍全区居民,他便是我所在社区的干部。他带着一本民情手册,向我介绍区情和惠民政策,问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我向他提出想了解孩子入学的政策,他认真做了记录,第二天上午电话向我作了细致的反馈,也让我感到有些许意外,原来这真的不是做秀!
当干部来敲门,打开的不仅是房门,更是心门。干部需要这种与百姓面对面的,或者是类似的“田间炕头”式的交往,来消除在百姓心中的“神秘感”,变得“通俗易懂”。通过与这位刘姓同志的接触,我感觉基层干部和我之前认为的“一杯茶、一份报”的状态是迥然不同的。这也让我感到,干群关系就像朋友之间,要常走动,常来往,不然就会生分,感情就会疏远。如果干部和群众之间能够坚持定期串串门、交交心,久而久之大家亲如一家,那么信任是必然的,理解和支持是必须的,而且都是出自真心、发自肺腑的。
山东青岛 张 霄
读者感言
换位思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面对群众,其实不需要讲更多的大道理,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
——河南郑州 申国华
对于群众的“牢骚”,基层干部一方面要冷静分析,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深刻反思、认真梳理自己的思想言行,另一方面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搞好整改,为群众尽心竭力解难题。
——江苏南通 华晓球
情况不了解,事实不公开,群众就会产生质疑,就会对干部戴上“有色眼镜”。基层干部应当主动“晒”工作,主动打消群众疑虑,在干群间架起“连心桥”,“信任危机”就会不攻自破。
——浙江建德 徐旭桃
多与群众打交道,帮助群众的事多了,群众自然就会信任你,他们有什么掏心窝子的话才会跟你说,也才会理解支持你的工作,甚至在你有什么难事时他还会帮你出主意想办法。
——湖北宜都 冉德强
获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小事、实事、难事做起,全心全意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你的心中惦记着他们、你的工作为了他们。
——江苏宿城 高 明
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并不是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要经常与群众联系,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广大基层群众的所需所盼,通过面对面沟通,与群众打成一片,最终让群众对你心里“不设防”、不对立,真正把你当亲人。
——浙江宁波 卢文华
基层干部要取得群众的理解与信任,就应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不仅听占多数的普遍性意见,也要重视少数人的意见,善于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汲取和采纳他们意见、建议中的合理部分,这样才能妥善应对各方面群众的需求,赢得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上海普陀 童伟忠
·给基层干部一个好生态
·河南安阳加强下基层干部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成都温江:“七大险点”警示基层干部廉洁自律
·基层干部要直面“差评”
·【最美基层干部】杨斌圣:用真心化解纠纷
·[视频]最美基层干部:“校园卫士”李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