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北京

北京一中院:“脱虚入实”的党建之道

2013-07-01 09:47:07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北京一中院每年都组织党员干警进校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张笑铭  摄

顺接地气,青年干警下基层;力转作风,塑造司法公信真口碑;司法暖流,温情服务润心田。这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年来全力推进党建工作的一系列动作。他们努力摒弃只开开大会、读读文件的虚功夫,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为民实践活动,把党建落实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

■接地气:

让青年党员成为生力军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年代,成长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工作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价值取向多元、思维开放活跃。但司法实务能力相对欠缺,法学理论基础深厚的优势与对社情民意体察相对不足的劣势并存。”

近期,在北京一中院主办的青年法官论坛上,刑二庭的青年党员江伟如此评价自己。

如同患者更愿意信任老大夫,当事人对那些“刚走出校门没几年,分不清四至滴水,听不懂俚语方言,张口闭口只有法言法语”的年轻法官能否判好案,同样心存疑虑。

为了让青年党员法官“把脚踏踏实实地踩在地上”,北京一中院机关党委和机关团委有意识地开展了“青年法官社区行”系列活动,组织青年党员法官到一线、下基层、接地气,着力以特色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强化他们的为民意识,努力提高他们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素养。

“以前觉得法院很庄严,法官也很威严,没想到现在法官就在我们身边,还这么和善,给我讲解问题都很清楚明白。听了法官讲的这些,以后再与车主、业主发生问题,我们就知道怎么理性处理,用法律保护自己了。听说今天给我解答问题的一个是庭长,另一个还是博士学历,没想到都这么年轻。”

2012年11月10日,一篇题为“久筑法律服务站 能兵强将为居民巧答疑化难题”的日志更新在石景山鲁谷社区久筑党支部网上支部空间里,日志中引用了小区保安班长的一段话。

与社区居委会签署共建协议,建立“法官结对共建基地”,开展常态化法律咨询服务,是北京一中院“青年法官社区行”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确保服务效果、避免走形式,青年党员法官们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法律进社区的重点放在切实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法律需求上。他们将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社区居民的实际法律需求相结合,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物业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子女抚养、社会安全防范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服务。

通过送法上门,赠送法律书籍,开展法律讲座,开设“模拟法庭”等形式,青年党员法官先后为社区近三百余名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

通州区西集镇任辛庄村也是北京一中院青年党员法官的实践基地之一,新录用的大学生和青年党员每年都会去村里实地学习,充分了解当前新农村的发展情况,逐步拓宽视野、锻炼作风、提高能力,强化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

近三年来,北京一中院的青年党员法官参加“青年法官社区行”活动800余人次,开展法律咨询60余场,举办法律知识讲座12场,服务接待群众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社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了社区矛盾化解及和谐稳定。

■转作风:

让群众满意不难

“法官的讲座内容就是不一样,针对性特别强!”

“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讲,这些内容简直就是‘葵花宝典’!”

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礼堂内,一阵阵掌声响彻全场,北京一中院劳动争议审判庭党支部的青年党员法官们带来了“法官教你如何防范就业过程中的风险”讲座。

原本计划一小时结束的讲座,却因为同学们高涨的热情和提问一再延长,法官们精心制作的签约风险提示卡也早就被一抢而空。

走进校园,只是党员法官走进基层送服务的一个侧影。

本着“走出去服务、请进来宣讲”的精神,每年,北京一中院的党员法官们都会通过巡回就审、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共建等多种形式,走进农村、企业、社区、走进校园、机关、行业协会。在便利群众诉讼的同时,他们采取发放法律实用手册、解答疑难问题、调解日常矛盾纠纷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

“法律六进保障民生、案件回访解除民忧、院长接访化解民疑、征询恳谈联系民情、法院开放拉近民意。”北京一中院在全院开展的“五民”实践活动,把转变审判作风落实到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党员干警服务群众和“为民、便民、利民”意识进一步增强,司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司法审判的质量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

“真正把心放在老百姓身上,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做事情,让群众满意就不难了。”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岳在一次代表座谈联络会上深有感慨地表示。

据统计,北京一中院每年组织干警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行业协会、进电台、进电视台1680余人次,开展普法宣传60余次,为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1150余人次,推出各类便民、利民、惠民措施11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18个,及时有效地答复40余件热线信访案件,为群众提供更切实的法律服务。

促审判:融爱于法点滴间

通过“宣教式”、“关爱式”、“解忧式”三种不同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北京一中院少年庭党支部本着融爱于法的宗旨,实现少年审判工作从法庭上的辨法析理向法庭外的教育感化延伸,有效推进了少年审判延伸工作的纵深发展。

16岁的少女石某和母亲因为一起故意杀人案同时入狱服刑,但不在一个监狱。帮教期间,细心的法官发现石某几次流露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为了更好地帮助她改造,法官们几经周折找到石某的母亲并精心录制了一段视频,母亲在视频中表达了对女儿的思念,并相约一起好好改造。

石某一边看视频一边哭,她感谢法官为她所做的一切,她感到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决心重塑信心,争取早日重返社会。这一情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是北京一中院少年法庭党支部在三八妇女节前组织的一次以“解忧”为主题的活动的一部分。

除了为有特殊问题的未成年犯“解忧”,法官们还通过法制教育、心理疏导、定期回访等方式,为服刑的未成年犯“解忧”,为被假释的未成年犯“解忧”。

此外,以“关爱”、“宣教”为主题的各类党日活动,使少年法庭的党员法官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形式更丰富、平台更宽广。

通过“爱心审判花蕾绽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法官们与石景山区老山街道“红蜡烛”特殊家庭子女跟踪教育小组共同开展帮扶工作,定期对离异、单亲特殊家庭的孩子给予特殊关爱。

通过“关爱女童”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成员不但为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送去了学习用品,还特别针对女孩子们开展了校园安全讲座。

少年法庭的“宣教式”主题党日活动早已不限于传统的组织少年儿童参观法院。他们与多家学校合作,由法官担任法制副校长,向学生们普及法律知识,赢得了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欢迎。

他们组织35岁以下的青年法官到北京广播电台录制普法节目,以未成年人典型案例的深入解读为重点进行普法宣传,分别从校园伤害纠纷的总结分析、未成年犯减刑假释案件解答等角度,呼吁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

支部中的党员们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当事人不断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堆满了办公室,受到救助的孩子考上大学后专门给法官邮寄来报喜信,还有几年前甚至十年前的被告人特意来法院探望当初的承办法官,对法官曾给予他们的教诲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少年法庭的党员法官们突出该类案件的审判工作特点,先后探索和完善了合适成年人制度、档案封存制度、社会调查制度、心理评估与干预制度、人大代表参与回访制度、“法制副校长”、立审执绿色通道制度等特色工作机制,提升了少年审判工作成效。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北京一中院提示:劳动者要警惕用工欺诈
·北京一中院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发布七大典型案例
·北京一中院将对一起刑事案件被告人进行远程视频提讯
·北京一中院:未成年犯假释首邀父母
·立信于法 取信于民 ——北京一中院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纪实
·北京一中院唱响《忠法廉歌》

·北京一中院唱响《忠法廉歌》
·北京一中院 四措并举开展庭审评查
·北京一中院构建廉政防火墙“四步工作法”
·北京一中院人性化安排化解非亲少年犯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