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宁波江北区巡回法庭接地气化矛盾

2013-06-30 15:46: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的慈城镇是宁波着力打造的卫星城,慈孝文化闻名遐迩,素有“慈孝之乡”的美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引发的农村房屋拆迁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村民之间,甚至亲属之间的各类纠纷明显增多。

追溯这些案件的根源,大多始于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查清案件事实难度较大且多发生在熟人之间,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案件不在少数,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很多案件涉及国家农村土地政策,而现行土地政策与民间习惯又有很大差距,案件处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民众误解,对法律的权威和司法公信力产生质疑。针对上述困境,江北法院慈城法庭不断拓展司法触角,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巡回审判开进农村

普法有效树立诚信

在诉讼中,经常会有当事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做违背事实的消极抗辩,甚至严重妨害诉讼秩序。这不仅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误导法官作出错误判决,破坏了司法公信力。慈城法庭利用巡回法庭,把可能出现不诚信诉讼的案件庭审放到村委会、居委会去开,当事人及证人大多会顾及其在社区中的品格利益和社会评价而在诉讼中做到相对诚信。

慈城法庭曾审理过一起农村房屋买卖案件,因涉案房屋面临拆迁,虽然房屋出卖已经过去十年,但原告夫妻仍以房屋登记于丈夫名下、妻子出卖时未经丈夫同意为由,主张房屋买卖无效,而被告则称原告丈夫知道卖房一事并且表示同意,事后也多次回村里,明知被告居住也从未表示过反对,双方各持己见。为此,承办法官田兆余决定巡回审理此案,在村干部、当事人亲友均在场的情况下,丈夫改变了其在诉状中的陈述,承认了自己知道房屋买卖一事。

每次巡回法庭开庭以后,不少旁听的群众会向法官咨询遇到的法律难题,法官都会耐心解答,以案说法,加强法理与情理在群众心中的融合。有的村民不仅过来旁听,还拿小本子来记,来法庭时间不长的青年法官姚薇就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村民的问题越来越专业了,我们来开庭也要做好法律咨询的准备,不然还真要被村民们难住了。”

很多村民表示,通过法官的解答了解了相关法律精神及法律出台的背景,增强了法律意识,有效地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实地查清案件真相

司法公正扎实推进

从慈城法庭近三年的民商案收结案情况来看,2010年上诉率为16.84%(16件),改判1件;2011年上诉率为13.58%(11件),改判两件;2012年上诉率为3.5%(9件),改判1件。上诉案件愈来愈少,这与慈城法庭实行巡回审判、到实地开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广大农村地区,经常会有一些相邻关系纠纷案件,很多涉案房屋建构错综、地形复杂,慈城法庭选择直接在涉案地点开庭,这样既有利于明确争议,又能查清事实。庭后通过询问邻居进一步了解历史情况,形成正确的心证结果。

去年下半年,慈城法庭就巡回审理了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所涉老宅子原为一大户人家所有,20世纪60年代私房改造期间分配给了镇上的无房户。有三户人家分别分得其中几间房,走廊、堂屋、天井等均为共同所有。因宅子很大,又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内部结构被改造得十分复杂,有的区域甚至难以区分是共有还是独有。该案原告以被告占用紧邻其房间的走廊、堵了一扇门为由,要求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而被告以该走廊的门二十年前就已封闭,且该门不是原告的必经之地为由抗辩。主审法官在庭前对整处宅院的结构布局进行了仔细勘察,庭后又向旁听群众了解了历史情况并记录在案,虽然双方在庭上针锋相对,但都表示服从判决,获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

涉案双方知根知底

缓解矛盾迅速有效

慈城法庭在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巡回开庭,经常会邀请这些组织的干部到场,他们对本集体组织成员间的矛盾成因、过程都很了解,调解时更能抓住当事人心理,从情理角度做工作,再加上法官从法理角度做分析,使得调解事半功倍。特别是一方当事人明显理亏的情况下,迫于熟人社会的压力也会更易于接受调解。

今年上半年,妙山村就有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起因是原告之子与被告发生争执,原告在劝解过程中受伤,原告主张被告将其推倒受伤,被告则辩称是原告之子将原告无意中撞倒而致其受伤。没有其他人在场也无监控,原告之子与原告的特殊关系让其证言的证明效力减缓,案件审理可能会陷入僵局。

该案在村委会巡回审理时,另一法官与村干部召集双方当事人亲属进行调解,做到两个现场的及时沟通与反馈,庭审现场法官着重查明案件事实,调解现场法官与村干部对双方亲属进行情理法的沟通,法庭调查结束后,这边也已经达成了调解方案,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从最开始村民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待巡回审判,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两年来,慈城法庭不仅克服了案多人少的困难,还把法律送到了民众身边,充分发挥巡回法庭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有利于解决纠纷,有利于诚信诉讼,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有利于法制教育的功能,共巡回审理案件42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

通过两年多的经验积累,这项工作已在慈城法庭以制度的方式得以固定,即确定四类案件作为重点巡回审判案件,包括相邻关系纠纷案件、涉及拆迁的农村房屋买卖纠纷案件、村民之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以及涉及拆迁的离婚案件。而在开庭公告、开庭地点以及旁听秩序上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庭审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以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信,使巡回审判走上规范化、现代化之路。(徐露佳)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浙江宁波江东区法院建执行款一体化管理平台
·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法院邀请聋哑学校教师授课
·浙江宁波:36个基层法庭承担三成多民商事案件的审理
·浙江宁波海事法院与浙江海事局签约
·浙江宁波市检察院法律服务走进社区学校企业
·浙江宁波镇海区试点把法援案件“外包”

·浙江宁波镇海区试点把法援案件“外包”
·浙江宁波:一高校“人民调解”模式 化解校内外纠纷
·浙江宁波海事法院多措服务海洋经济
·浙江宁波江东区:检法出台庭前会议实施意见
·浙江宁波海事审判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浙江宁波通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