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社会治安形势,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始终把加强执法规范化作为提升履职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整体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2010年至今,鄞州分局连续三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年度执法优秀县级公安机关,所属的高桥派出所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派出所”荣誉称号。今年5月,全国人大内司委对鄞州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进行调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硬件改造突出实战每一处细节考量安全实效
中河派出所位于寸土寸金的繁华地带,所里的办公用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用房条件谈不上优越。
日前,在所长董强的引领下,记者穿过一扇磁卡式电子密码门,进入派出所的办案区。
候问室、讯问室、询问室、调解室、辨认室、物证室,一间间功能独立、设置合理的功能室,根据实际办案流程科学设置。每一间房间、每一条过道,都装有高清监控探头和声音收集器,24小时记录这里发生的一切。
在候问室,记者看见民警周鹏正在填写暂扣清单。在这里,每一位嫌疑人的物件,都寄放在分格式电子柜中,唯一的条形码由嫌疑人本人保管,待离开时,自行取出。
在讯问室,记者见到了鄞州警方独有的同步笔录显示系统:民警用电脑打出的笔录文字,能同步显示在大屏幕上,此举极大地保证了嫌疑人的权益。
记者看到这里的设置处处体现匠心独具:双层电子门设置、钢化玻璃窗户,能最大限度防止嫌疑人逃脱;软包的墙壁、内嵌式的流程、半封闭透视式的等候区,能保证人员的安全;不同色彩、光线的运用和随处可见的标语、警句,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办案的作用;房间里遍布的公安网络和视频监控,真正让民警体会到工作的便捷。
执法流程标准规范每一句问候有章可循
在鄞州,民警们人手一本“警队百科全书”——《公安机关执法执勤行为通则》。
“大到刑事案件,小到民事纠纷,都能在《通则》找到标准化的处置方法。”鄞州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傅忠宁说,民警只要按照《通则》的描述和指引,就能准确地开展各项执法执勤活动,为执法执勤的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提供有效保障。
在高桥派出所,5辆崭新的110出警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车子停放有序,车头连成一条直线。打开后备箱:勘查箱、警戒带、急救包、灭火器、破拆装备……一个个整齐有序地放在固定的格子中,方便取用。副所长赵丹阳介绍说,这些装备都是按照分局制定的《110接处警规范》标准配备的。
去年9月13日,一辆面包车突发故障,引擎舱起火。正巡逻经过的民警江林涌立刻停车取出灭火器将火扑灭。“当时面包车内还坐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要是没有灭火器,后果可想而知!”赵丹阳说。
鄞州分局规定,每位民警出警时胸前都要佩戴一个火柴盒大小的 “单警执法记录仪”,用于记录民警出警时的现场音视频,便于事后调查取证,评估民警执法的规范性。
今年5月10日,鄞州下应街道发生一起吸毒人员持刀砍人事件,民警鸣枪警告无效,果断开枪击中其大腿,执法记录仪为后续处置提供了宝贵的现场音视频证据。
傅忠宁说,规范化执法执勤,目的就在于杜绝执法过程的随意性,从一言一行提升民警对执法活动的理解。
奖惩机制激励民警构建“又多又好”办案体系
去年11月,28岁的孙权辉被任命为集士港派出所警务中心副主任,成了最年轻的基层领导之一。
孙权辉之所以能很快地脱颖而出,在于他办案又多又好:仅2012年,就办理了各类案件8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7名,是全所的第一名,并两次被评为分局“季度执法之星”,一次当选年度“十佳执法办案能手”。
在鄞州分局,会办案、办好案,是成为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分局推行执法办案积分制,对所有案卷进行审核、阅评,统一标准量化,不但考量办案数量分,更要看办案质量分,计算加权之后,进行公示排名,谁好谁坏,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出台硬性规定,将规范化执法与人事制度挂钩,并用一系列激励机制来挖掘民警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鄞州分局所有786名民警全部通过基本执法资格考试,164人通过中级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居全市前列。其中有8名民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执法规范化事关公安工作的生命,追求公平正义是每一位群众的期盼,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捍卫法律的权威,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执法的公平正义。”鄞州分局局长林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