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层到底长啥样?6月24日,北京市消防总队在海淀区中钢国际广场启动“生命通道体验活动”,50余名@北京消防微博的粉丝和中钢国际广场的部分员工参加了“体验避难层”活动。从6月25日起至9月30日,北京市各级消防部门按照部局的部署,开展“生命通道体验活动”。
中钢国际广场为150米高的超高层建筑,共39层,大楼在15层和28层分别设置有两个避难层。50名微博粉丝和员工在疏散引导员的引导下,体验了从发现火灾到通过消防安全通道疏散至消防避难层的全过程,并现场学习了避难层的有关常识。
按照规定,100米以上的建筑都需设置避难层。避难层的位置要求严格,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距离不能超过15层。记者在位于中钢国际广场15层的消防避难层看到,这是一个未装修的毛坯房,内部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应急照明系统、防烟排烟、自动报警等设备。
“避难层内都是用特殊的阻燃材料建成的,地板、天花板、楼梯等都有较强的防火和耐火性,通风系统是独立的,且避难层还要配备专门的增压设备,将空气往避难层外压出,防止浓烟侵入。”北京市消防总队工程师魏毅宇向记者介绍,一旦高楼被大火包围,所有消防通道无法上下时,就要到避难层等待救援。
发生火灾后如何快速找到避难层?魏毅宇说:“避难层属于错层楼梯设计,要进入避难层只有通过各楼层的消防安全通道。发生火灾后,处于高楼层的人员通过消防安全通道向下疏散,直至发现没有楼梯可以继续向下走,就到达了避难层。”
据了解,“生命通道体验”活动期间,北京市消防部门将组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全体员工及社区居民和在校师生广泛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网上答题、消防疏散演练和生命通道安全巡查活动,引导公众对发现的占用、堵塞、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其他妨碍安全疏散的火灾隐患,通过“96119”火灾隐患举报电话进行举报投诉。
“对于不少人来说,发生火灾逃生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意识、不会方法。”北京总队宣传处处长夏春雷说,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促进社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号召员工全员参与,让参与者了解掌握疏散逃生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防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