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中消协三年受理食品安全类投诉13万件

2013-06-26 14:46: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蛋糕店里出售的色彩艳丽、香味扑鼻的奶油蛋糕,真的都是用奶油做的吗?热衷于网购食品的消费者该如何在新的营销模式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6月24日,记者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的“我的餐桌我做主,知情才能保安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三年来,中消协共受理食品安全类投诉13万余件。“在食品安全领域,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才能行使选择权,才能确保安全权。”中国消费者协会姜天波秘书长说。

都说是“奶油” 天然人造大不同

都叫奶油蛋糕,但是我们订购的蛋糕不标注成分,你能分出自己购买的生日蛋糕用的是“人造奶油”还是“天然奶油”吗?恐怕大多数消费者都做不到。

中消协消费指导部张德志主任介绍,“人造奶油”和“天然奶油”都有“奶油”二字,但是成分却大不相同。我国国家标准里的“奶油”,国际也叫黄油或牛油,成分是从新鲜牛奶中提炼出来的油脂。植物奶油又叫人造奶油、人造黄油,它是将植物油部分氢化以后,加入人工香料、防腐剂、色素及其他添加剂等模仿黄油的味道制成。

张德志告诉记者,市场上通称的“奶油”指的是淡奶油或植脂奶油,比如生日蛋糕上涂抹的那种。但实际上,专业书籍中,配方里的“奶油”二字,指的都是天然奶油,香味和口感较好。人造奶油是植物油经过氢化后制作而成,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在人体内是完全不被接受的,所以会导致体内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长期超量积累会诱发肿瘤、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

如何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产品的生产者有义务提供所用原料的真实信息,焙烤食品加工者(如蛋糕房)有义务清楚明确地标注所用“奶油”是“人造奶油”还是“天然奶油”。

“如果产品生产者以假充真,偷换概念,消费者可以行使加倍索赔权,也可以向相应的行政执法部门举报。”张德志说。

网购食品,不要点击卖家提供的链接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对美食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渴望,而受地域限制、选择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络上购买各类食品。越来越多的网站也开始在网上售卖食品,以满足各种食品需求的消费者。据调查,截至2013年5月,仅淘宝网食品店铺已接近50万家。

张德志介绍,目前,网购食品交易量仍然在快速增长,然而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质量监管与传统商业相比难度更大。食品进货渠道不明、食品宣传不实、储存运输不规范、食品安全事件追溯难、售后维权难等原因而产生的消费纠纷案例屡屡出现。

消费者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在尽享网购乐趣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如何在选择食品、支付货款、验收货物到售后维权各个环节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网络食品的消费者,应养成从各购物官网登录及操作的习惯,选购官方网站或经过交易平台认证过的网店更有保障。购物浏览时务必看清网站域名,拒绝点击卖家发过来的其他链接,此外,要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网购食品到货后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QS标识、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刘文晖)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青海省多部门监督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工商系统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效果明显
·青海公安机关查处多起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
·河北公安厅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成功举办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公益诉讼主体是谁
·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

·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
·两高出台司法解释严打食品安全犯罪
·重典治乱:满足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
·食品安全呼唤社会共同治理
·以社会共治维护食品安全
·如何让食品安全犯罪分子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