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警力少、发案多、面孔熟、战果少的问题,6月7日至13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的反扒民警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的警力对调,采取“互派警力、异地打扒”新模式,包头反扒民警在呼和浩特抓获扒手3名,呼和浩特反扒民警在包头抓获扒手2名。
屡抓屡放
斩不断的扒窃黑手
在传统的打扒模式中,民警着便衣在商业圈、客流量大的公交车站蹲守巡逻,在乘客挤着上车时抓现行。对于一些惯偷来说,由于单次作案金额少,被抓住了也顶多是罚款、教育、行政拘留几日……抓了放,放了抓,和警察照面多了,反扒民警看见扒手便可以一眼认出,而狡猾的扒手也早已经把反扒民警的相貌铭记于心,每次作案前四处观察,看到有“熟悉面孔”便放弃“行动”。
日前,包头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局长徐晏一行5人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考察交流后,共同建立了“互派警力、异地打扒”新模式,破解共同存在的问题。
经过前期的工作部署,6月7日至13日,两地公交分局各派出6名反扒民警分别到岗,行动一开始便见成效。
警力对调
“过路”警察擒获惯偷
6月8日清晨,恰逢端午假期前夕,包头火车站早已人头攒动。一趟火车到站后,大批乘客从火车站出口涌到公交车站,呼市反扒民警着便衣在车站静静等待。
凌晨6时,公交早班车发车了,乘客们提着大包小包挤向车门。就在此时,一个寸头男子进入反扒民警的视线,寸头男子身高1.78米左右。就在人们都盯紧车门和前方时,他的眼神却在前方乘客的腰间扫视。只见“寸头”挤向车门口,在人群的外围,用手肘推搡着,但是却不挤到最前面。“就是他!”民警暗自笃定。
“寸头”似乎没能得手,顺势上了车,两名便衣民警也随后上了车。车上乘客很多,“寸头”挤在离后门一步远的地方,随着汽车的颠簸随意张望,瞅准目标准备要下手。民警避开了他的目光,十几秒钟后,民警在余光中发现“寸头”的一只手抓着车上方的横栏,另一只手伸向一名乘客的腰间。民警一个箭步上去,一把抓住了 “寸头”,当场缴获刚 “得手”的300元。
“寸头”被带回局里,审讯民警一眼认出“寸头”就是人称“小老虎”的惯偷李某。李某今年39岁,非常狡猾。“一上车我就感觉可能有警察,但是由于面生,心想可能是‘过路’警察,也没有特别在意……”没想到一向小心谨慎的“小老虎”就这样栽入法网。
同日9时,在呼和浩特,人称“假老虎”的当地一名惯偷也被包头民警抓获。“假老虎”长期在火车站、汽车站以挤蹭、推搡等形式进行扒窃。由于“道行深”,当地反扒民警的相貌体态他早已烂熟于心,与警察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每次下手前,他都要观察周围情况,连车站周围买水的、读报的,都要仔细辨认一翻,一旦“嗅”到警察的味道便终止“行动”。
察言观色
反扒民警为市民支招识扒手
为了提高市民的防扒意识,日前,包头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反扒大队副大队长杨建峰走进电台直播间,以无线电波互动的方式与广大听众朋友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教市民用3招识别小偷。
根据眼神判断:人们说起小偷时都用贼眉鼠眼、四处张望来形容,生活中小偷的眼神确与普通人不同,他们在等车或在商场时经常会在人群中来回行走,眼神飘忽不定。正常市民与他人相遇时,目光都是观看其脸部,以辨认是否与其相识,目光都是平行正视。但小偷的眼神却不盯人的面部,而专盯人们的衣兜或提包等。
根据动作判断:人们在行走或购物时,有时会发生身体接触,通常都是一碰而过。而小偷则不然,他们与人相碰时先会用手触摸人们装有钱物的衣兜部位,然后身体会贴在目标身上,用报纸、提包和帽子阻挡人们的视线,有时也会使用张开衣服假装寻找物品的手段分散其注意力,然后伺机下手偷窃。
根据表情判断:小偷每天出门进行扒窃时,精神都会高度紧张,特别是在其动手实施扒窃行为时更是全神贯注,脸色会变得微微泛红。由于做贼心虚,周围的人稍有动作,小偷们大都会吓得心惊肉跳。当人们发现身边有人有类似的异常行为就应提高警惕,用躲闪、咳嗽等行为警告小偷,发现自己被窃后应勇于与小偷作斗争。
包头警方与呼和浩特警方的 “互派警力、异地打扒”模式不失为一条反扒新招。包头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局长徐晏表示,这样的模式将成为一种长效机制,除了日常的打扒行动继续开展外,警务随着警情走,在警情较为集中的时期会采取相应措施。
·重庆九龙坡法院创新异地执行
·山东异地交叉执法严打货车野蛮驾驶
·北京:大客货车异地违法当场处罚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两市互换用警异地打扒
·关注2013年高考:异地高考报名人数不多
·异地高考应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