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湖南:戒毒者在友爱中“蝶变”

2013-06-26 09:11: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 

强制戒毒所内,几名戒毒人员正在排练舞蹈。

强制戒毒所内,几名戒毒人员正在排练舞蹈。

    编者按: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关注同一个话题:毒品。

    如何帮扶吸毒人员根治毒瘾、回归社会?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进行了艰苦的努力。

    2008年6月1日,禁毒法实施,规定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的戒毒链条,建立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回归社会的戒毒新格局。戒毒条例则进一步明确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4种戒毒措施。

    新思路带来新变化。近年来,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实施效果如何?我国戒毒管理又有哪些新亮点、新成效?记者分别采访了湖南、北京的戒毒所。

    3年,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3万多人,收治戒毒康复人员2000多人,为800多名社区戒毒人员提供戒毒指导……这一组数字是湖南推行“大戒毒大矫治”理念的成效。

    近日,记者走进湖南司法戒毒系统,亲身体验戒毒康复带来的新变化。

    朋友

    帮扶重生,民警和戒毒人员交朋友

    小席,花季少女,正在筹划自己的婚姻大事。可是,为了一辈子的幸福,她必须首先兑现对男朋友的承诺:戒毒。

    6月24日,记者来到湖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白马垅强制隔离戒毒所。小席正在该所第四区——回归适应区。只见她在一个充满绿色的书吧里哼着歌、看着书,悠然自得。“在这里,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小席满脸笑容地说,这里有就业指导中心、法律服务平台、图书阅览室,生活很舒心。

    “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为了帮扶她们重返社会,我们更愿意和她们交朋友……”回归适应区民警王喆说。

    没等王喆说完,小席就连忙接茬,“前两天,我刚把床头的心情晴雨表改为‘郁闷’,她们就主动找我聊天,帮我解开了心结。”

    小席的话语充满阳光,代表了很多戒毒人员的心声。之所以如此,归功于湖南戒毒系统的“高招”。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要经历生理脱毒期、身心康复期、回归适应期3个阶段。”白马垅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丁彩兰说,为此,他们精心打造了医疗戒护区、康复教育区、常规矫治区和回归适应区。

    这天,记者“重温”了戒毒人员的“蝶变”。

    医疗戒护区是首站。“每个人都要生理脱毒,只有尿检呈阴性,身体机能各项指标达标,才能流转到下一个区域。”医疗戒护区区长卢咏泉说。

    紧接着是康复教育区,又名“新生驿站”。队列训练、康体操,旨在恢复体能;行为准则、生活规范,旨在修身养性;爱的鼓励、同伴教育,更是通过相互帮扶,共同恢复身心健康……记者看到,每位矫治对象的床头都有一张卡片,都有一句写给未来的话。其中,王某这样写道:“希望自己坚持走下去。”

    据介绍,待戒毒人员的教育考试、体能测试、行为规范三类指标达标,就可以来到第三站——常规矫治区。

    康友

    相互尊重,戒毒人员以“康友”相称

    钟某的转变,来源于湖南戒毒管理理念的转变。“过去,戒毒管理重在管教,帮助矫治对象改正错误;如今,更多是帮助他们开展生理脱毒治疗、成瘾行为矫治、功能康复训练和价值重构。”在湖南省戒毒局局长夏飞看来,“以爱攻毒、科学矫治”,才符合戒毒康复的基本规律。

    湖南省白泥湖戒毒康复所,正是“以爱攻毒、科学矫治”的现实样板。

    从长沙出发,车行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记者便来到了白泥湖戒毒康复所。记者注意到,康复所的围墙呈弧形。“康复所是非强制的戒毒,一般都是自愿而来,围墙太高让人感到压抑,这种弧形围墙就有居家之感。”湖南省白泥湖戒毒康复所所长赵桂保解释说。

    康复所的民警都穿着便服。“这是为了拉近民警和戒毒人员的距离,使他们没有被歧视的感觉。”赵桂保还告诉记者,戒毒人员都以“康友”相称。

    采访当日记者看到,有的“康友”在草坪上锻炼身体,有的“康友”则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其乐融融。其中,看似不太可能出现在戒毒所的网吧,让记者充满好奇。仔细一打听,这家网吧竟然是戒毒人员张某夫妇经营的。

    “在这里,只要你肯努力,康复所都会大力支持。”据张某介绍,网吧场地是康复所免费支持的,每个月能挣2000多块。此外,他还从事养殖工作,也能挣点外快……

    自由、轻松是张某夫妇言语中最多的词语。“这里就像社区,实行自我管理。”如今,张某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窝,每天的生活由自己安排。“我经常去集市转转,来去自由。”

    张某的快乐,并非孤例,温馨的元素流淌在每一个角落:康复所不仅不向戒毒人员收取任何费用,还定期根据星级评定给他们发放补贴;康复所精心研制、引进了韩氏治疗法、系统脱敏治疗法,帮助他们全面康复……

    医疗戒护区科员刘骞说,“亲情是战胜毒魔的一把利器。为此,我们打造了亲心楼,家属可以长期免费住宿,陪护戒毒人员”。

    “太好了!”近日,胡某的妻子就在这里陪护他。“我正处于生理脱毒期,晚上会心理烦躁、身体疼痛。有妻子陪我,身心轻松很多。”

    这段时间,小两口一起商量着,等完全康复了,就去外面干一番事业。

    战友

    共拒毒品,全社会都是戒毒人员的战友

    “戒毒康复,既要收得到人,又要留得住人,还要治得好人。”夏飞说,为此,湖南司法戒毒系统积极树立“去功利性、树公益性”理念,全力推进戒毒康复社会化。

    吸毒人员回归社会,虽然有戒断的愿望,但难以抗拒“心瘾”困扰。家庭和社区想帮助他们,但缺少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此,湖南全力推动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建设,目前,这样的指导站已有10个。

    记者驱车来到长沙市左家塘街道阿弥岭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据了解,自2013年1月16日成立以来,该指导站经常上门慰问康友、为康友提供定期尿检,并举办戒毒知识宣传活动,既填补了戒毒康复所的后续管理空白,也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社会依靠。

    在这里,记者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熊某,曾有10年的吸毒史。在社区指导站的介绍下,来到白泥湖戒毒康复所,并最终走出泥潭,重新起步。4月20日早晨,当听到芦山地震消息时,他立马跑到社区捐献了200元。

    “曾经的我是人见人烦,连自己的亲爹也不让进家门。”熊某说,是社区拉了我一把,如今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据介绍,凡是戒毒康复指导站举办的活动,熊某都积极参加;凡是有需要帮扶的戒毒人员,熊某都现身说法。“毒品,是我这辈子的敌人。”熊某说。

    其实,在毒品面前,全社会都是熊某的战友。据了解,白泥湖戒毒康复所就依托政府支持,动员社会参与,设立“戒毒康复爱心基金”,让600余名戒毒人员受益;与媒体合作,组织“善行千人免费戒毒公益行动”,吸引了800余名自愿戒毒者慕名前来戒毒……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与毒魔争夺重生的希望——探访上海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
·海南组织戒毒人员参加招聘
·对戒毒场所教育性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湖南“大戒毒大矫治”用大爱引导新生
·新疆后续照管工作站模式破解戒毒人员复吸率高难题
·司法行政系统探索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

·司法行政系统探索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