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园”安置帮教给出路给关爱
新疆后续照管工作站模式破解戒毒人员复吸率高难题
“我要做一名阳光使者,帮助和劝说更多和我一样的吸毒者远离毒品危害。”说这话时,阿里木一脸阳光,语气坚决。
6月18日,在新疆吐鲁番市共建路社区“阳光家园”后续照管工作站,见到神采奕奕的阿里木时,如果不是与他交流,《法制日报》记者根本无法相信,他曾是一名吸毒者。
阿里木告诉记者,他曾是一名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一次偶然的机会染上了毒瘾,在吐鲁番劳教(戒毒)所自愿戒毒后回到家中。
去年5月,吐鲁番劳教(戒毒)所“阳光家园”后续照管工作站成立,工作人员在对出所戒毒人员进行回访时,向阿里木介绍了后续照管站的工作职能、服务项目等。
得知后续照管站将对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开展后续关怀,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定期回访、推荐就业等,阿里木第一时间加入了“阳光家园”。
“阳光家园”与阿里木签订了后续照管协议书,工作人员定期对他进行回访帮教监督,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其开展心理辅导,还帮他联系了免费职业培训项目。
现在,阿里木开办了一家“农家乐”,生意红火。生活有了保障,曾深受毒品危害的他申请成为“阳光家园”的一名禁毒志愿者。他参与了所在辖区吸毒人员的摸底调查工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更多的戒毒回归人员脱离毒害,积极向各族群众宣传禁毒知识。
新疆吐鲁番劳教戒毒中心主任潘爱民告诉记者,“阳光家园”成立一年以来,已发展会员36人,志愿者10人,先后在8个社区建立了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参加后续照管的会员中,32人保持了操守,操守率达到89%以上,远高于平均操守率。
6月20日,乌鲁木齐市立井街,水磨沟区“阳光家园”后续照管工作站,张瀚方心情很好。
“昨天给会员孔某联系好了一份公园保洁员的工作,月薪1800元;帮助住房困难的戒毒人员木某申办的廉租房今天已经公示……”张瀚方掰着手指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自去年从新疆西域阳光戒毒康复中心调任工作站负责人至今,张瀚方已经帮十几名成功戒断毒瘾回归社会人员找到了工作。
水磨沟区“阳光家园”成立两年来,已发展会员300余人,家庭回访276人次,安置就业90人次,帮30人申请低保,27人租到廉租房,7人办理大病医疗保险。
记者6月21日从新疆劳教(戒毒)管理局获悉,为切实解决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复吸问题,近年来,新疆劳教(戒毒)系统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安置帮教,探索在社区建立后续照管工作站(阳光家园),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将戒毒康复工作向社区延伸的特色品牌戒毒工作模式,自2008年8月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已建立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取得较为显著的社会成效。
据了解,后续照管工作站(阳光家园)是新疆各劳教(戒毒)所在社区设立的常设指导服务机构,具体工作包括:在当地派出所、居委会、社区及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下,与解教人员签订跟踪回访或后续照管协议书;与当地综治部门紧密配合,对戒毒回归人员给予必要的监督,阻止复吸行为发生;充分运用六大工作职能(就业指导、爱心帮助、疾病转诊、法律援助、跟踪帮教、普及知识),加强宣传,招募会员,开展爱心帮教,实施家庭关爱,开展职业培训,实行就业指导,做好疾病转诊工作,实行医疗干预,开展对外宣传,普及禁毒及艾滋病防治常识,及时了解和掌握戒毒人员回归后的思想情况、就业情况、家庭变故、生活状况等情况,调动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人性化的管理和关爱,教育感化戒毒回归人员彻底摆脱毒魔。与驻地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公安、卫生、财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确保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的“无缝对接”,为他们告别毒品、融入社会创造良好环境,有效破解复吸率高的难题。
新疆自治区劳教(戒毒)局局长任杰灵告诉记者,后续照管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进行综合治理、社会帮教,给出路、给关爱,发挥重要的中介平台作用,有效帮助戒毒回归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新疆全区已建立33个“阳光家园”,覆盖472个社区,吸纳会员5800余人,对8000余人提供戒毒咨询及社会帮扶1.3万余次,对9216户家庭进行家访慰问,开展了4000余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近500名“阳光家园”会员解决了就业问题。
6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阳光家园”后续照管社区帮教示范项目启动,该项目将进一步推进“阳光家园”安置帮教工作。新疆自治区副主席朱昌杰表示,全区各地各部门将继续借助“阳光家园”品牌,努力推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戒毒工作格局,做好戒毒人员的帮扶帮教工作,助其顺利回归社会。(记者 潘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