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南海以"三平台一模式"探索新型党员服务

2013-06-24 14:36: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在以“政经分离”为核心的农村体制综合改革中,广东南海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创新。去年,该区以“三平台一模式”(党员(代表)工作室、党员志愿服务、民情日记及党员社工模式)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今年该区继续搭建并完善党群共建服务平台,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明天,南海区基层党群建设创新综合体——“七一空间”就将正式投入使用。在南海,基层党建正不断推陈出新。

又是一个周末,阳光透过枝叶照耀在桂城林岳社区的乡村小道上,何智健和卢锦华如往常一样带着工具穿梭在街坊邻里间。他俩是桂城林岳社区党员志愿者,周末常常和社区的其他党员志愿者一起访邻入户,为困难群众铺水管、拉电线、修厕所,这几年来,他俩累计服务时数6000多小时。而像他俩这样所做的党员志愿服务正是南海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一个缩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那么,在社会转型期,基层党组织如何与时俱进“为人民服务”,夯实执政之基?如何在社会转型中完成自我转型,真正转变为“服务型党组织”,从而引领社会转型?

自2010年年底以来,南海启动以“政经分离”为核心的农村体制综合改革,让村(居)党组织从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回归党建主业和基层服务本职。在此过程中,南海积极探索以“三平台一模式”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实施基层党务与社区服务一体化,并最终引导村民、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治以自治”形成一个“大服务体系”。

一条立足基层、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引导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特色路径在南海已逐渐明朗。

鼓励党员做社工并让志愿服务专业化

下个月,“关爱桂城·党员社工服务中心”将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桂城党员“社工+义工”的发展基地和中枢中心,承接党员“社工+义工”培育、项目孵化、信息收集、服务体验等工作。这是桂城继去年6月成立佛山首个社工学院后,又一个推进“党员社工”培育计划的行动。除了通过上述两个平台帮助基层党员掌握社工服务技巧外,桂城还鼓励基层党员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获取社工职业资格的相关认证。

所谓“党员社工”,就是将党员的身份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相结合,让零碎的党员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系统化、项目化转变,让群众享受到更贴心的服务。

党员“社工化”,正是南海探索以“三平台一模式”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南海建立囊括党员(代表)工作室、党员志愿服务、民情日记平台及党员社工模式的“三平台一模式”。 其中,党员“社工化”模式尤为引人关注。该模式通过培养一批党员社工,使党员骨干及村(居)干部成为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为村民、居民提供专业、多元的服务。

而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广泛建立,则成为党员“社工化”的坚实基础。统计数据显示,南海31000多名党员组成的918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近18万小时,服务群众近64万人次。目前,南海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已纳入党员考核评定工作,实现由“理论层面考核”向“服务层面考核”的转变。党员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时间须满一定时数、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须参与党员志愿服务满50小时、新迁入村居党员须参与志愿服务满一定时数都将作为党员评议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同时,南海还通过做实“党员(代表)工作室”和“民情日记”这两个服务平台,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眼睛朝下、深入基层村(居)。

不同于其他地区“党代表工作室”的模式,南海设置的党员(代表)工作室,拓宽了党代表的范围,重点物色“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委”干部、党员骨干等分期分批驻室与群众面谈,每周公开接访群众不少于1次;并开展约谈、入户等活动,力求更广泛地收集民情、听取民意,更专业地服务社区群众。目前,南海已建立278党员(代表)工作室,实现村(居)全覆盖。

“探索‘三平台一模式’,目的就是树立服务理念,在学习服务中培养锻炼党员干部,提升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的素质,在服务群众中进一步密切干群、党群关系,促进党组织形象提升。”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说。

“政经分离”

让基层党组织回归服务本职

自2010年年底全面启动的南海“政经分离”改革后,基层党组织逐步从经济事务中抽身出来,并回归服务本职。

南海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村(居)党组织书记兼任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据介绍,社区服务中心一般设有社区综治工作中心、社区警务室、民事调解室、社工工作站、义工服务室、图书及电子阅览室、星光老人之家、党员居民培训学习室、健身室、舞蹈室、曲艺社等功能室等,将城市社区服务理念延伸到村(居),打造“15分钟服务圈”,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目前,南海每个村居基本都已设立社区服务中心。计生、民政、医保、社保、公安、国土、房管、规划、建设和企业审批等审批事项已逐步延伸至社区服务中心。随着运作的成熟,今后将有更多的行政审批事项进驻社区。届时,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办事。

“政经分离”后,让基层党组织书记兼任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南海顺利实现了基层党务与社区服务的一体化,并由此树立起“服务共融于民”的意识。

“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显著进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向德平教授说。他认为,南海基层党组织将借“服务”优化自身形象,赢得民心与支持,夯实执政之基。

统筹社会资源引导“治以自治”

“‘政经分离’后,基层党组织确立了夯实党务、落实政务、创新服务和健全监督的‘三务一监督’主责,并不意味着在基层大包大揽。”邓伟根说,“在基层服务层面,村(居)党组织通过领导、统筹多方资源,引导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最终目的是实现‘治以自治’。”

目前,南海正大力推进建设以村(居)民为核心的邻里中心、街坊会以及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新居民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为村(居)民打造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服务基地。

同时,在全区范围内重点探索成立类似于村居“小政协”的社区参理事会,把“两委”干部、村民小组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退休老同志和外来工代表等多方人士均纳入其中。而即使是由基层党组织书记全面兼任主任的社区服务中心,也一直强调对第三方、社会以及村(居)等多方服务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这一系列改革设计背后,是构建一个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群团组织为辅助、社会组织为补充、公众参与为路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这个格局之中,强化党组织为核心,突出党组织统筹领导,推进“治以自治”,让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各尽其能”,联手构建一个服务基层群众的“大服务体系”。

对此,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评价说,南海的基层党建学习借鉴了很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经验,该政党十分强调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群众。“执政党要发挥领导作用,但领导并非居高临下的领导,而是要让领导与服务相结合。”

(撰文:盛正挺 基石)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广东南海:改革回归人本,社会更加有爱
·广东南海工会创建服务中心
·广东南海:党建社区化引领基层共治
·广东南海:全面服务实现社会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