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提示

江苏南京警方详解电信诈骗五大新特点

2013-06-24 13:59: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电信诈骗一直是警方防范和打击的重点。近年来,南京警方通过向市民进行防范宣传,成功阻止了多起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然而近日警方在工作中发现,随着市民防范意识的提升和警方打击力度的加强,行骗者的作案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导致部分群众上当受骗,蒙受财产损失。

  6月15日中午11时左右,市民陈女士的手机接到了一个显示为+110的电话。打电话的人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的,并准确报出了陈女士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陈女士一听对方这么了解自己的情况,顿时相信了他的身份。

  对方表示,陈女士涉嫌南京的一起金融大案,“警方”在她名下的账户查出了几百万来历不明的钱,让她当天下午4时务必赶到北京参加开庭,否则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判处7到15年有期徒刑。就在陈女士六神无主的时候,对方又好心地表示:可以让北京市检察院的“林检察官”给陈女士录个“语音笔录”,这样就可以到法庭上帮助陈女士澄清事实了。

  在录“笔录”的过程中,陈女士一一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将自己所有账户的存款情况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林检察官”,并按照“林检察官”的指示,分三次向“林检察官”指定的账户汇去了全部的存款。

  南京警方近期侦破了多起类似案件,通过分析,警方发现,电信诈骗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诈骗的由头在不断更新:从涉嫌金融犯罪、电话欠费、医保欠费、汽车退税到有线电视欠费、包裹涉毒、“中国好声音”中奖等。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行骗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五个新的特点,值得广大市民警惕。

  一是作案时间从工作日延伸到了双休日。过去的电信诈骗中,行骗者往往选择工作日拨打市民家里的固定电话,因为这个时间段银行开门营业,家中一般只有老年人,容易被骗。但现在,部分银行网点周末也开门营业,犯罪嫌疑人的胃口也越撑越大,作案目标不再局限于老年人了。

  二是行骗方式从随机拨打固定电话到有目的性地拨打受害人手机。犯罪嫌疑人通过不法手段购买到了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后,有针对性地拨打行骗电话,这种手段更具迷惑性。

  三是给受害人制造困难局面,让受害人相信并依赖行骗者。在上述案件中,行骗者中午11点拨打陈女士电话,要求她下午4点之前赶到北京参加所谓的“开庭”。一旦受害人表示无法赶到并着急恐慌的时候,行骗者马上以救助者的姿态出现,从而进一步骗得受害人的信任,套取到账户信息。

  四是割断受害人与外界的电话联系。行骗者在诈骗过程中不惜成本,与陈女士保持连续通话长达两个多小时,这期间,行骗者一再要求陈女士不要挂断电话,不要与其他人讲话,其目的就是实现对受害人的全程掌控,从而确保不受干扰地完成行骗的过程。

  五是借助网银快速转移赃款。警方调查表明,陈女士将存款转入对方账户后,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对方就通过网银将这些钱分别转到了不同的银行卡上,并迅速将赃款取走。(记者 曹 波 通讯员 宁公宣)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贩卖个人信息引发电信诈骗
·北京五个月破电信诈骗案3900起
·湖北电信诈骗现移动基站
·跨国电信诈骗案主犯多为台湾人
·我国向泰国移交15名电信诈骗嫌疑人
·中国警方向泰国警方移交15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中国警方向泰国警方移交15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北京今年破获电信诈骗案3900余件
·海南海口端4个特大电信诈骗团伙
·河北电信诈骗发案1565起
·河北警方发布8种新型电信诈骗类型案例及防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