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省丹阳市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2013-06-23 14:59: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司法部网站 

    近年来,江苏省丹阳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核心,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为重点,规范矫正运作机制,创新帮困扶助手段,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新途径,实现了“制度体系完备、监督管理严密、教育帮扶有效、机构队伍专业、基础保障有力”的工作目标。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建社区矫正工作新机制。一是机构人员配备有突破。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明确司法所为市司法局派出机构,配齐配强社区矫正执法人员15名,确保司法所有1名政法专编人员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市司法局成立社区矫正局,下设综合协调科、教育帮扶科、刑罚执行科,配备工作人员6名,实现矫正机构统一设置,规范运作。按照1:15标准公开招聘48名专职社工分配到基层司法所工作,并建立355名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工作制度建立求创新。在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先后出台了《丹阳市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百分考核细则》、《社区矫正专职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考核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监管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每半年考核一次,将考核内容通报全市,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常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建立社区矫正监管新模式。突出“四个集中”,建立起探索矫正监管新模式。一是集中宣告。由市司法局牵头市检察院和公安局等部门,对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开展四次集中宣告,增强宣告的严肃性,强化社区服刑人员“服刑”意识。二是集中教育。由市局统一集中组织每月3次大型教育,特殊个案因材施教,切实增强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三是集中服务。社区服刑人员的8小时社区服务,由市、镇各承担4小时服务。市分批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市新露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基地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务时间充足、内容丰富、效果良好。四是集中监管。运用安全监控系统对教育、劳动、宣告等主要场所实行视频监控录像,随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劳动情况;通过手机定位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实时监控;配备现场执法记录系统进行执法取证,以规范社区矫正执法活动,有效防止社区服刑人员的脱管、漏管。

    三、加强社区矫正场所建设。努力打造“三中心一基地一协会”。一是“三中心”平台。建成300㎡以宣告室、检察警察室、多功能辅导室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立智能化、信息化全天候监控的社区矫正指挥中心;打造了以心理疏导室、咨询室、谈心室、音乐理疗室为一体的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二是基地平台。建立占地500亩的丹阳市新露社区矫正社区服务基地,内设安置、培训、服务、生活、办公、心理咨询功能区,可同时可容纳150人进行集中教育,为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协会平台。市司法局率先在全省成立了丹阳市社区矫正协会市总会和镇分会,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适应性帮扶,促其顺利融入社会。

    四、提升社区矫正保障新水平。一是经费落实到位。市司法局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丹阳市镇(区)社区矫正专项经费保障标准》,按每人每年2500元拨付,将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指导管理费、工作经费、设备经费、社工费用等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同时,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每件专项补贴200元,档案合格归档每件补贴50元。二是硬件设施到位。投资100万元,为市社区矫正局配备执法警车,为各镇(区)司法所配备电脑、扫描仪、照相机、打印机,提高自动化办公程度,为每名执法人员配备警用电动车、执法记录仪,着力提升执法效率,为执法人员配备统一警服,使社区矫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轨道。

    丹阳市自2005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740名,解矫2171名,目前在册569名,未发生一起因监管失责而导致脱漏管的重新犯罪。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江苏丹阳市检察院标准化建设侧记
·江苏丹阳:三方“一站式”解决信访问题
·江苏丹阳:“六五”普法开创“法制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