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厦门同安:量身铸造辖区“平安符”

2013-06-23 13:00: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同安法院法官深入现场,与家事纠纷援助中心调解员现场调解邻里纠纷。安海涛 摄

    地处福建省厦门市腹地的同安区人民法院,秉持“同德尚法,安民立院”的院训,立足辖区农村地域面积广阔、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新兴旅游、工业纠纷多发的特点,量身打造特色司法服务品牌——全力铸造辖区“平安符”,有力促进了辖区作为居民安居所、物流聚散地、特色旅游区、工业新增点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延伸服务:

    替居民维权 促邻里和谐

    2012年秋,连日大雨,同安区洪塘镇环东海域东溪水闸内河水上涨,因节制闸管理站值班人员开闸泄洪,导致在水闸外河捡拾海蛎的一名村民被水流冲走失踪。三日后失踪者尸体才被发现。

    悲剧发生后,死者家属情绪激动,无奈之下,镇政府及时向同安法院驻洪塘镇的社区“法官服务站”求助。社区法官立即介入案件调解,并会同司法所积极协助镇政府与死者家属协商赔偿事宜,就法定赔偿的项目和标准向双方作出司法指导,最终洪塘镇政府同意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75.5万元,死者家属亦同意次日将死者尸体火化,一起可能引发矛盾的案件得以妥善解决。

    同安法院副院长刘辉煌介绍,2012年在该院的主导下,辖区所有社区居民委员会均建立了法官服务站,落实“制度上墙、培训到位、人员到岗”,将服务站打造成培养青年干警的平台,实现了法院青年干警挂钩联系社区的规范制度,开展预约办案和上门办案,与社区干部共同调处社区居民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小额债务等简单民事纠纷及涉少维权案件。

    据悉,同安法院去年全年在所辖各社区通过“法官服务站”开展各类法制宣传20余次,赠送法制宣传材料800余份,共组织人民调解员6批96人次旁听庭审、培训基层调解员4批75人次,推动基层调解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构筑平台:

    为农民解忧 保农村安宁

    提起同安法院创建的“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在辖区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如今,它已成为解决各类基层纠纷不可或缺的平台。

    今年年初,同安区发生一起员工救助落水老板而不幸溺亡的案件。事发后,死者家属拒绝将尸体火化,并组织20余人将道路封锁,群体矛盾一触即发。由于该案情况危急,家属情绪激动,双方立场对立,对于经济补偿数额的争议较大,一度僵持不下,几番调解无果,政府遂向发生事故的驻村“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求助。

    “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驻村联系法官林云集迅速回应,主动介入案件,到事发地点及死者所在的农村走访周边群众调查了解情况,批评教育参与围堵的人员,对调解工作全程进行跟踪指导,经过长达八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临近深夜11点时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由死者家属获得一次性补偿65万元,林云集并于次日及时对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2012年,同安区进一步完善涉农纠纷解决机制,会同区综治办等部门联合召开“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推进会,组织五显镇15个行政村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及部分特邀调解员共125人参观明溪村“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工作室,并召开现场工作会,让更多的村干部意识到援助中心的设立对于化解各类家事纠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实现了辖区所有村镇均设立“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的工作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2年共有255起家事纠纷案件通过这一平台得以解决,不仅化解了矛盾,也有效减轻了法院的工作压力。

    ■关口前移:

    为游客服务 助景区发展

    同安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特色优势明显,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大力开发旅游产业已成为同安区的发展重点。

    为了服务同安区的旅游发展,同安法院继续发挥工作优势,充分整合同安三大优质景区——影视城、北辰山、金光湖的工作平台,在景区内设立“景区法官服务站”,及时化解发生在景区的各类矛盾,维护旅游区的和谐稳定。

    记者在走访同安影视城时看到,法院在景区入口处设置了宣传栏,景区法官姓名、服务热线和“无讼景区”工作细则等内容一览无余,游客一旦有需求,即可根据宣传栏上的相关信息联系景区法官,在第一时间获得法律服务。

    “我们的主要职能就是主动前移关口,方便游客咨询,在旅游纠纷发生的第一时间,协同景区管理方、工商局、消协等部门共同介入,指导矛盾化解,将旅游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景区法官陈妙容向记者描述了他们的主要工作。

    “通过‘景区法官服务站’,去年全年我们共化解旅游消费纠纷案件14件,进一步提升了景区旅游品质,协助打造同安旅游名片,推动了同安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刘辉煌告诉记者。

    ■整合联动:

    做员工靠山 筑园区平安

    同安工业集中区是厦门推动产业升级和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至去年,同安工业集中区已有600多家企业入驻,产业工人超过15万人,由于人员聚集,工业集中区每年因买卖、运输合同、劳动争议、人身损害、生活消费等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为实现园区和谐稳定,同安法院于2011年设立了“同安工业集中区诉调对接服务中心”。

    2012年,在原有的“诉调对接服务中心”基础上,同安法院牵头,联合工业集中区管委办、司法局、工会等多方力量,搭建的集法制宣传、案件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于一体的“外来员工纠纷援助中心”正式成立,旨在有效指导园区矛盾化解,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援助中心由区政法委统一协调,法院、司法局、管委办和工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实现各方资源的整合互动,无论在应对突发事件还是处理群体性矛盾纠纷方面,均能得到更大的人员和物质保障。”刘辉煌向记者介绍。

    “宿舍楼死人啦!”2013年1月9日,一条噩耗迅速传遍同安工业集中区某工艺品公司和附近的几家企业。33岁的江西籍来厦务工人员阿华被发现死在了出租屋内。很快,公安机关调查认定阿华系因呕吐物导致的窒息死亡。闻讯从老家赶来的阿华家属悲痛欲绝,要求公司按工伤死亡标准赔偿,但遭到公司拒绝,双方严重对立。

    管委会主任向同安法院驻“外来员工纠纷援助中心”求助,法官李金森迅速启动三调联动纠纷调处机制。经过李金森等人的耐心劝解,阿华家属和公司负责人达成一致意见:公司一次性补助阿华家属丧葬补助金、生活救济金等合计95000元,结清死亡前尚欠工资4000余元,并积极配合死者家属办理死者社保款项清退事宜。之后,法院出具司法确认书,双方纠纷就此了结。

    据介绍,援助中心成立至今,通过诉前化解矛盾并调解成功的有130件,同安法院对诉前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案件23起,法院受理后通过援助中心调解撤诉结案15起,涉案标的额高达人民币219.7万元,充分保障了园区内企业和员工安心生产生活,推动工业园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优化资源:

    “三合一”审判 保境安民

    同安法院的道路交通法庭,是全国首家常驻式、专业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道路交通法庭。近年来,在高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创新社会管理新机制、实现司法为民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2012年,同安法院在交通法庭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优化审判资源,实现了道路交通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三合一”审判,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民事案件、当事人未羁押及无严重冲突的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刑事案件和不服交警行政处罚的行政案件统一归口由道路交通法庭审理,构筑立案、调解、审判、执行流程化,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一体化的司法审执机制,更充分实现了“为民、便民、利民”。

    不久前,韩某与徐某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韩某死亡。经交警认定,徐某负事故全部责任。车主徐某事故后已经被公安部门羁押,正在等待追究刑事责任。死者住院期间欠下医院抢救费用3.4万余元,其身后留下5个孩子需要抚养,经济情况极为困难。

    事故发生后,家属到交通法庭咨询,法庭及时引导其申请法律援助,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援助。通过承办法官的不懈努力,联系到肇事司机的哥哥,由其垫付了31万元赔偿款,死者家属对肇事司机的侵权行为表示谅解。之后法庭还与医院联系,减免了死者所欠的部分费用,死者亲属对法院的工作感激不已,特地送来“办事公正 服务于民”的锦旗。

    刘辉煌介绍,道路交通法庭从2009年11月成立以来,至今共受理道路交通案件4387件,审结4353件,其中,调解、撤诉3918件,调撤率达90.01%;2012年以来受理并审结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刑事案件210件,结案率达100%,及时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了审判质效。记者 安海涛 通讯员 洪秀娟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福建厦门同安法院创新机制便民利民
·福建厦门同安区法院文化建设纪实
·福建厦门同安法院道路交通法庭司法为民纪实
·厦门同安:引领迷途少年归航
·厦门市同安区人大审议人民调解专项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