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广东云浮维稳工作站进村 矛盾纠纷就地调

2013-06-21 15:05: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前锋镇榃蓬村,村支书卢永强是最忙碌的人。自从村里建起了维稳工作站,除了村委干部之外,他还有另外两重身份——综治信息员、纠纷调解员。除了日常工作外,年过半百的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挨家挨户去走访,到村民家里拉家常,一旦发现矛盾纠纷立即就地调处。在村里,像他一样的村级综治信息员还有十几个,这种“地毯式”的隐患排查,有效减少了上访和矛盾激化案件的产生,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聘用村级信息员排查矛盾纠纷及苗头,是云浮市在创建平安工作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子,与此同时,一套疏堵结合的基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正在日渐成熟,排查是雷厉风行,化解则是和风细雨。

村里建起维稳工作站

榃蓬村位于前锋镇东北部,是一条辖区总面积约15.28平方公里的行政村,全村共有农户533户,总人口2310人。和绝大多数山区农村一样,榃蓬村的矛盾主要还是集中在邻里间的纠纷。可别小看了这些纠纷,当地的村干部说,“很多虽然看上去鸡毛蒜皮,但如果不及时处理,搞不好就会升格,很可能会变成两个家族或者两条自然村之间的矛盾”。

村里这样的小摩擦确实不少。前年,村民谢某承包山场新开了一条路,可下大雨时山上的黄泥沿路冲到了村民曾某的水田里,造成了水稻减产,双方起了口角。经村干部调解,谢某一次性赔偿曾某300元,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去年,村民倪某烧禾草,不料不小心烧过界,烧掉了邻家的3棵约3米高的沙糖桔树,每棵可结100斤果,双方差点动起手来,经及时调解,倪某最终一次性赔偿对方300元。

卢永强说,榃蓬村委距前锋圩镇约7公里,山路又不好走,矛盾纠纷如果要等镇里来解决,一来镇里的工作人员会疲于奔命,二来也难以及时得到调处。去年,在镇里的支持下,榃蓬村建起了村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在村一级聘用了综治信息员,引入了网格化管理的理念,把全村533户分为7个网格,分别由7名村民小组长负责,村两委干部每人联系1到2条自然村,联系村民小组长对应网格内的所有农户,每位联系人对联系户反映的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当好“和事佬”和信息员。村干部每天还要到村民家里去走访,挨家挨户有事没事地拉拉家常,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村干部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有所加强,经过村工作站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遏制了矛盾纠纷的高发势头。

如今的云浮农村,村村都建起了维稳工作站。一有苗头立刻调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村里建起维稳工作站后,今年以来,不少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日排查周研判月考核

维稳工作站进村后,如何让村级的信息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矛盾排查中去,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成为摆在前锋镇委书记周咨成面前的一道考题。为了有效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前锋镇推出了村级信息员以奖代补的奖励考核办法。

周咨成介绍说,这一考核办法面向全体村级信息员,旨在激发和调动信息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设置的条款也非常详细。比如,每天,村级信息员提供1条矛盾纠纷信息苗头上报镇中心及以上部门并经核实的,奖励该信息1个积分10元;提供1条群体性矛盾纠纷信息苗头上报镇中心及以上部门并经核实的,奖励该信息2个积分20元,奖励金额均在下个月由镇中心考核统计后发放,奖励积分还可在年终累计。村级信息员每月提供30条以上矛盾纠纷或群体性纠纷信息苗头的,可得到附加奖励200元;年终考核时,对于积分排名前三的信息员,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还将给予一次性300元至800元的奖励。

如果说村级信息员“地毯式”的隐患排查像撒网一样,实现了横向的矛盾排查调处,前锋镇实施的“日排查、周研判、月考核”工作机制则从纵向加以延展,确保长效。每周对排查出来的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梳理、研判、分析,建立工作台账,着重分析深层次原因,明晰各个责任主体,对下一步事态发展变化进行评估预测,提出可行的工作措施。每月的1至5号为各村居委接受考核的时间,以100分为满分,不满80分的,由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领导小组进行点名通报,并责成限期整改。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镇村两级共召开研判分析会570多次,共接待群众来访办事247人次,排查和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2宗,调处成功率达92%,调处成功的纠纷无一宗发生反弹。

想方设法为群众解难

“要让调处的矛盾纠纷不发生反弹,关键在于化解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办法只有实实在在的一个,就是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在云城区安塘街道,一名综治维稳中心的干部如是说。

如今的云城,不少项目正在上马,如何避免项目进行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安塘的经验是:关口前移。前段时间,安塘石材转移基地一、二期开发建设,涉及到青苗、道路、饮水、安全等民生问题,街道制定了专项风险评估存在问题预案,前后共投入200多万元,为村民修建了道路、水利等民生工程,提前消除了大量因基地建设而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既保证了基地顺利建设,也保证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对话

云浮市委书记黄强:

信用云浮助建大社会好社会

南方日报:云浮目前的社会总体形势有什么特点?

黄强: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妥善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形成了发展促稳定、稳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云浮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加快发展良好态势,社会总体形势主要呈现三大特点:社会和谐度不断提升,治安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南方日报:云浮是一个相对平安的城市。在化解社会矛盾中,主要的思路是什么?

黄强:当前,云浮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也纷纷凸显,维稳工作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我们坚持把社会维稳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我们建立完善了“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工作机制和“大协同”社会管理机制,立足于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云浮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禅宗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来促进社会管理,把禅宗文化“和谐”的核心思想融入到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以及社会的各方面各领域,固本清源,以文化人,并建立和发挥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作用,促进农村协同共治。同时,我们要抓好信用云浮建设,以信用政府、信用企业(行业)、信用村(户)、信用个人为主体,加快推动重点行业、重点涉信人群、企业和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行政性、司法性、行业性、市场性和社会性的应用机制和激励惩戒机制,把信用制度建设的成果应用到民众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增强社会信任,化解社会矛盾,建设讲信用、守信用的大社会、好社会。

南方日报:作为市委书记,请谈一下在维稳工作中的切身体会。

黄强:作为一个地级市的“一把手”,既要造福一方,又要保一方平安。切身体会有三点,一要坚持把维稳工作置于全市大局中思考,把它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步推进;二要坚持层级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要坚持把维稳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可以说,目前我们大部分社会矛盾纠纷都来自基层,只有加强基层基础,做到人往基层走、钱到基层用,通过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抓早、抓小、抓苗头,才能使矛盾既发现得早、又化解得了。

样本

法理与解难并重化解宗祠械斗隐患

前两年,前锋镇黄沙村三(1)队一方要在村中的晒谷场兴建宗祠,另有三(2)队一方认为该地址属于他们所有,在此建宗祠影响其风水,坚决反对,双方争持不下,互不让步,甚至可能引发械斗。经事后协调,施工方表示不会在纠纷土地上兴建宗祠,但仍要求择日把已于施工前迁出的祖先灵位放回原处,却遭到极个别人的极力反对。数日后,施工方不听劝告,试图强行开工,县公安机关依法传唤了施工方5名代表到前锋派出所协助调查,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并教育他们依法处事。

针对此状况,前锋镇委、镇政府坚持通过深入做群众思想工作,倾听他们的诉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该村在教育、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修建了环村道,更新改造了黄沙小学运动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立项,将打通村中通往新兴县天堂镇的“断头路”。通过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实事,让双方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为民着想,从而使他们深深认识到化解矛盾纠纷要依法依理,不能靠械斗。最终,经多次调解协商,此宗祠的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广东云浮集中推出20项便民举措
·广东云浮警方打掉盗采河砂团伙
·广东云浮检察机关举办“检察文化周”活动
·广东云浮警方“三访三评”与市民“零距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