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从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获悉,2012年辽宁省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由2005年的82.49%提高到91.52%;群众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的满意率大幅上升,比2011年增加15个百分点;群众对政法队伍满意率比2011年提高8.29个百分点。
平安,首重心安。对许多普通老百姓而言,平安建设开展以来这8年,也是我省公众安全感逐年提升的8年。
把民意当镜子对症下药
自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深化平安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整体性、长期性战略任务,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省综治委坚持以民意为导向,认真研究解决好平安建设“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先后建立并完善了以群众评价和工作实际效果作为考核奖惩的责任机制,借助每年对全省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部门的执法满意度进行调查,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到深化平安辽宁建设上。
曾经,命案高发一度影响着辽宁的社会稳定,也让群众的心“不安”。在开展平安建设进程中,我省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命案数量从2003年的2069起下降到2012年的712起,年均下降10%以上,命案发案数从全国的第3位退至第10位。
“坚决遏制命案、命案必破”,已经成为全省政法综治部门向群众立下的铮铮誓言。
“评判平安建设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但最终的裁判权还是在群众手中,只有用民意的药方子、把民意当镜子,才能对症下药综合施治。”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韩德洋如是说。
在维护群众利益中见成效
在大连市西岗区365市民大楼,市民通过网络、拨打电话或者来到365体系中的任何一处,都可得到365天、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便民工具、婚姻家庭、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服务。
心安,才会平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平安建设的根本目标,群众满意是检验和衡量平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
开展平安建设以来,我省通过建立健全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矛盾、医疗纠纷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提高了矛盾化解的质量,确保矛盾不堆积、问题不蔓延、事态不升级、积怨不爆发;同时,更加注重党政领导亲自处理矛盾纠纷、亲自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等制度。
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社会矛盾全面排查、调解组织全面覆盖、调处机制全面规范、矛盾纠纷全面化解的工作格局,各类上访问题的人数和起数大幅下降。以2012年为例,全省排查各类社会矛盾10.2万件,调处化解9.7万件,调处成功率99.03%;对全省市以上574项重大决策和项目建设进行了稳定风险评估,75项被叫停或暂缓实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稳定风险。
“四级联创”带动全域平安
在农村,网格化管理尚不能利用高科技来实现,抚顺县大胆尝试用“互联网”架起辖区“平安网”,实现了沟通零距离。
目前,我省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结合地域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全部搭建起“平安网”。我省采取“四级联创”的方式,带动各个“平安网”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以一域平安促全域平安。
中央提出平安建设目标以来,我省从实际出发,以争创“全国综治工作先进省”为龙头、以创建“综治工作先进市”为引领、以创建“平安县(市、区)”为核心、以“基层平安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省、市、县、基层单位“四级联创”活动。
8年来,我省通过抓街道带社区、抓乡镇带村(屯)、抓系统带单位、一级带一级,一级帮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四级联动、相互推动、上下互动的工作链条,实现了全省平安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大幅跃升。
目前,全省14个地级市均达到省级平安建设标准;108个县(市、区)中,95个进入省级平安县(市、区)行列;基层平安建设创建面达到100%;各系统各部门均开展了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我省连续8年被中央综治委评为“综治工作先进省”。
·浙江:强化平安考核深化平安建设
·河北省与北京军区空军平安建设协作机制启动
·辽宁八年持之以恒深化平安建设
·江苏太仓平安建设:正能量结硕果
·浙江:强化平安考核 深化平安建设
·河南辉县孟庄镇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成绩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