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法治江苏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省委、省政府对“十二五”时期深化法治江苏建设工作作出规划和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目标引领、突出工作重点、依托载体推进、深化体制保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工作全面推进,法治创建、法治文化、法治惠民等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达到87.4%,比2011年提升了0.74个百分点,其中34个县(市、区)达到了90%。省委书记、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组长罗志军作出批示:“2012年法治江苏建设取得良好成绩,新的一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法治江苏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法治江苏建设工作
科学规划目标任务。2012年3月,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两个率先”的新内涵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新要求,召开深化法治江苏建设大会,下发《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化法治江苏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把江苏建设成全国法治先导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公正廉洁司法水平、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水平、法治创建绩效位居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深化法治江苏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细化了工作进度和目标。建设法治江苏各协调指导办公室提出了本行业(领域)法治建设目标任务。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南通、扬州等地通过党代会提出“十二五”时期本区域法治建设目标。全省形成了以“全国法治建设先导区”总目标为引领、以各地区域和各部门行业法治建设分目标为支撑的深化法治江苏建设阶段性工作目标体系,推动法治江苏建设工作稳步扎实、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深入开展系列法治创建活动。努力提升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绩效,制定出台了《江苏省2009—2012年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精心组织开展了首轮法治城市创建考核检查,常州、徐州、扬州被评为首批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在2011-2012年度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考核检查基础上,命名表彰了全省首批10个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56个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16个县(市、区)获评2011-2012年度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开展了第二批全省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先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和第八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检查考评。
全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组织实施保障体系完善、建设能力提升、作品创作繁荣、传播体系优化、法治文化惠民“五大行动”。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12个省辖市市级法治文化场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扬州建成全省首个市级法治文化体验馆,南通、徐州、泰州、连云港(601008,股吧)先后启动了市级法治公园(广场)建设工程,全省新建县级以上城市大型宣传教育中心198个,各类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展馆、街区2239个,80%以上的县(市、区)有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法治文化广场。命名了首批37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组织了全省首届“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开展了“唱响法治、畅想未来”法治歌曲唱响校园活动,举办了“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宣传公益广告征集评选活动。海安县连续9年举办法治文化节,成为当地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
认真实施法治实事项目。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次统一组织实施“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服务机制、加大司法援助力度、开展党政机关执行生效司法裁判积案清理、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居住证制度、优化社区治安环境、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加大民生案件侦办审理力度、发展基层民主法治”年度省级10件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初步形成法律服务组织网络遍布全省、诉讼服务中心覆盖基层、法律援助渠道多元立体、司法救助机制规范有效的局面。各地立足实际累计开展法治实事项目1771件,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实际问题。南京市把治理违建作为法治实事工程加以推进,共拆除各类违建19769处,面积243.12万平方米。南通市通过法治实事工程,探索建立服务性企业联盟,进一步减少服务收费,降低服务成本。盐城市实施社会保障法治惠民工程,农民养老参保率达99%以上,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建立健全了法治实事工作机制,各责任部门加强协调督查,及时向社会通报项目进展成效。镇江市组织了全市法治惠民实事展示活动,评选表彰了“十佳法治惠民实事”。宿迁市修订了《法治宿迁建设实事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了规范。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以健全完善村、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为平台,着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全省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了29.53%,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增强。以提高村(居)干部综合素质为核心,大力开展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其依法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水平。积极探索“政社互动”,促进基层社区服务管理,民政部予以总结和推广。加强农村村民自治工作,新涌现了“四权治村”、“1+5民主议事决策”等一系列基层民主法治的生动实践,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到4759个,比上年增加6.2个百分点。创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建立了集治保、调解、农村社区警务、辖区联防和重点人群教育管理于一体的农村社区综治办,推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村)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站(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和组织协同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服务管理体系。积极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加强监督管理,全省社会组织登记累计达3.7万家。
·充分发挥“双百”活动在法治江苏建设中重要作用
·奋发有为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
·江苏政法委书记李小敏: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努力提升法治江苏建设水平
·深入扎实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努力构建法治建设的先导区
·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助推法治江苏建设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 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