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中央动态

第十三届检察文学笔会侧记

2013-06-21 08:45: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箫声潺潺,串串音符从作家曹乃谦的指间流淌而出。“有了你的善良/责任对我来说才不会是一种负担/有了你的等待/我的勇敢才能加深这座城市的内涵……”检察诗人朱晓华正在用客家方言朗诵自己作品《把你的手握成心的形状》,古典音乐与现代诗意交融之美,把听众带入诗歌王国。

    第十三届检察文学笔会是一场品味诗歌之美、探讨创作之法的盛宴,首先从诗歌评奖开始。

    6月15日上午9点,齐国故都山东淄博,由检察日报社、山东省淄博市检察院主办,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检察院承办的第十三届检察文学笔会“诗意检察·《检察日报·绿海副刊》诗歌有奖征文评选”的定评活动拉开帷幕。

    此前,《检察日报·绿海副刊》于2012年开办“诗刊”栏目,每月最后一周与读者见面,全年共12期,刊发诗歌180余篇。2013年4月,编辑部在已发表的诗歌中初评出25篇作品,由检察日报社编委组成的评委团对其进行投票复评,按票数高低评选出10篇作品参加定评。

    来自全国检察系统的9位诗人在定评现场外紧张地等候着。会场内,《诗刊》原主编叶延滨、作家曹乃谦、诗人萧开愚、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建伟等专家以及全国检察系统的诗人检察官组成定评评委团,从诗歌的艺术成就、感情表达、内容题材三方面严格地对参评诗歌进行比较。

    在诗歌的国度里,每一位戴上诗人桂冠的都是国王。颁奖仪式结束后,叶延滨对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点评,认为参评作品“从诗歌的创作技术上和多样性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萧开愚说,“诗意检察,行业文化是比较吸引我的地方。”“好的诗人能把生活中的细节转换成诗歌,也正是在把日常转换成奇迹。”《方圆》杂志主笔、诗人邰筐也是评委之一,他用诗的语言诠释了诗的意义。

    品评过后,在主持人的提议下,曹乃谦拿起随身所带的长箫伴奏,获得一、二等奖的作者分别朗诵起自己的作品。是的,诗歌之美从来不仅仅体现于文字。在早已不再苛求音韵的现代诗歌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优美的韵律,和着诗人或澎湃或宁静的情感波澜,在箫声中合奏一曲诗意江湖。

    诗人的相聚,总嫌太短。笔会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于是在新月爬上树梢时,于大房间里围坐一圈,品着茶,由叶延滨讲中国诗坛开始,继续诗歌的种种话题。孟夏夜阑人静,虽然处在总是步履匆匆、物欲充斥的现代社会,这里却满溢着文学世界的热情、理性,以及心灵充盈的快乐。(刘洋)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第十三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在山东淄博举行
·第十三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