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颁布十年 探营救助站

2013-06-20 15:02: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长安网综合 

民政部:2012年共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5.2万人次

    民政部日前发布《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儿童收养救助服务机构724个,拥有床位8.7万张,年末收养各类人员5.4万人。其中儿童福利机构463个,比上年增加66个,床位7.7万张,比上年增长28.3%;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261个,床位1.0万张,全年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5.2万人次。

全国救助机构首个“开放日” 市民探营救助管理站

    2013年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十周年,而从2013年开始,每年的6月19日为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各地市民和志愿者代表走进救助站,近距离探访民政救助工作。

    西安:流浪儿童救助中心有“家”的温馨

    流浪儿童和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是分区管理的。走进流浪儿童救助中心活动室,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们穿着整洁的统一服装,正在爱心老师和志愿者带领下做游戏、看电视。他们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4岁,很多已经是救助站的“老住户”了。

    女孩子的寝室被志愿者布置得特别温馨,床上摆放的粉色娃娃和大熊玩偶很是可爱。男孩子的寝室床单和被褥以蓝绿色色系为主,干净整齐。“这里的感觉更像一个家。”一位市民代表感慨。

    广州十年助33万流浪者 达到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标准

    全国首个救助管理站开放日。大批市民走进广州市的救助管理机构关注其中的流浪者。据了解,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34454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4887人次,约占全国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2.1%。全国2031家救助管理机构,仅26家达到国家一级亦即最高级救助管理机构标准,而广州市的两家救助管理机构——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含儿保中心,以下简称市救助站)和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均是国家一级救助管理站。其中,市区分站的流浪救助量达到17000多人/年,居全国前列。据介绍,流浪者在救助中心人均4平方米活动空间;餐标13元/日,保证两菜一肉有例汤;日常可读名著,看电视,接受心理辅导。

    长沙:救助实行24小时接待制度

    长沙市救助管理站主要担负长沙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生活、医疗、返乡、安置、帮扶等救助管理;18周岁以下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思想教育、技能培训、护送返乡;负责与全国各地对口救助管理站查询联系特殊对象的跨省接送和省内转送业务等工作。

    “我们这里实行的是24小时接待制度。”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晚上救助站里都有9个岗位通宵达旦,随时准备接待和服务流浪人员。据悉,对于新来的救助对象,他们都会先进行信息登记以及安全检查,再让他们洗个澡,换上干净衣服,并安排食宿。而对精神病患者、病人等特殊对象,还要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立刻就医。之后,工作人员便会核实流浪人员身份,帮其找到家乡和家人。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10周年

八大问题需重视

    2003年6月20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救助管理机构在我国称为收容遣送站,由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共同管理,现在的救助管理站直属民政部门,公安机关不再参与管理。办法实施10年效果如何?十年中又陆续遇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救助工作如何赢得社会舆论的支持?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10年来,虽然有些问题还亟待解决,但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分类救助,全力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实现了由强制收容遣送向关爱救助服务的转变。但目前救助管理工作主要出现八大问题:露宿人员拒绝救助现象突出;法定救助对象与实际工作对象脱节;约束性救助措施无法可依;未成年人临时监护责任不明晰;部门联动协作不够顺畅;源头治理有待加强;救助服务能力不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政策尚未落实。

    【链接】流浪救助遭遇露宿人员不愿进入救助管理机构尴尬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