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打击毒品现场会。
全省海防与打击走私工作会议。
肇庆冻品填埋现场。
广东要依靠什么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
回顾广东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道路,我们不难发现,“改革是广东的根,创新是广东的魂”,这正是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领先全国的最佳注解。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明确要求“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为此,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是广东应对挑战,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不二选择。
结合形势发展和工作实践,将海防与反走私工作主动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大势所趋。十八大以来,全省海防与反走私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不断深化反走私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全省海防和反走私形势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平安广东”建设保驾护航。
2012年,以开展“三打两建”和“国门之盾”专项行动为契机,全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共查获各类走私案件12129宗,案值177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8.9%和71.9%,其中千万元以上案件67宗,亿元以上案件19宗。
今年1-4月,全省共查获各类走私案件3938宗,案值24.36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案件22宗,案值6.87亿元,亿元以上案件3宗,案值11.54亿元,有效遏制大规模走私活动的反弹和回潮,为维护良好市场环境,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积极贡献。
广东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实施“依法缉私、科技缉私”两大战略。
依法缉私立法先行。2010年5月1日,《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颁布实施。目前,《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按立法计划年底出台,为解决反走私工作中法律依据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科技缉私全面铺展。已在全省沿海重点地区以及出省主要通道建设反走私电子视频监控系统;惠州、湛江市反走私指挥中心已建成运行,广州、珠海和佛山市正抓紧建设,省级指挥中心今年下半年建成运行。积极推动各地、各部门和驻粤部队资源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快建立立体化的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防控体系。
反走私责任制落实到位。进一步深化基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率先将反走私综合治理纳入社会治安和平安广东检查考评,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反走私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区域合作深化推进。在全国打私办指导下,完善、深化“9+2”、“4+2”以及省内区域反走私合作。进一步探索和深化粤港澳反走私合作,就打击“水客”走私、成品油走私等问题建立高层会晤和紧密合作机制,其中“水客”走私已列入今年粤港澳联席会议议题。
联合缉私成效显著。积极协调海关、公安(边防)、工商等部门,始终把打团伙、破大案作为反走私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先后破获了“6120”、“12·09”、“8·14”、“12510D”等一系列走私大案要案。狠狠打击了走私分子的嚣张气焰,对走私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广东走私案件占全国半数以上
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大案要案
广东濒临南海,毗邻港澳,东临台湾海峡,西连北部湾,大陆海岸线长达4114公里,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沿海岛屿759个,港湾570多处,历来是全国反走私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私电子表、尼龙布、尼龙伞到九十年代走私成品油、汽车、生产性原材料,发展到今天走私冷冻品、洋垃圾、汽车切割件和生产原料等等。广东外向型经济突出,进出口规模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客观上为走私分子不法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从近年来查获走私案件情况来看,广东历年查获的走私案件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案值占全国40%左右,反走私任务十分艰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反走私工作,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亲自关心和过问反走私工作。全省上下始终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坚持不懈”的反走私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
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亲自担任省海防与打击走私委员会主任,将反走私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议程,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在今年2月的全省海防与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上,朱小丹强调了“五个强化”工作要求,即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海防与反走私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军警民联防,深入推进海防与反走私综合治理;强化基础建设,夯实海防与反走私工作基础;强化富民政策,筑牢海防与反走私工作的经济社会基础;强化法制建设,提高海防与反走私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俗话说,“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反走私形势,我省积极适应新变化,努力建立健全反走私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对重大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等,及时向全国打私办和国家有关部委请示汇报,得到支持和指导,诸多领域在全国做出表率。
例如从2005年开始,我省即不断建立健全泛珠三角“9+2”、“4+2”区域反走私合作机制,强化反走私区域合作,构建了以珠江口为中心的东西两岸及粤东、粤西4个省内区域反走私合作平台,并常态化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打私专项斗争和联合行动,维护了区域反走私形势稳定。
2007年,我省率先将反走私综合治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评,实行“一票否决”,为全国创造了经验。
2010年,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部以反走私综合治理为规范内容的省级政府规章——《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为各执法部门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提供了法律支持,并先后就粤港澳直通车走私柴油、假冒或利用粤港澳流动渔船走私“红油”、非设关地偷运走私等问题出台了相关管理规范。目前,地方性法规《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按立法计划年底出台,为解决反走私工作中法律依据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近年来,我省更是坚持部门联动,努力形成打击合力。省海防打私办切实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海关、公安(边防)、工商、经济和信息化委等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努力形成海上严防、岸边严守、市场严查的打击走私整体合力。
2003年以来,全省共查获千万元以上案件499宗,案值151.35亿元;亿元以上案件97宗,案值353.12亿元。先后破获了“6120”、“12·09”、“8·14”、“12510D”等一系列走私大案要案,狠狠打击了走私分子的嚣张气焰,对走私分子形成了有力震慑。
联合行动重拳出击
今年以来查获成品油走私5709吨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打击走私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反走私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入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始终把打击成品油走私作为反走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海上严查、岸边严堵、市场严管等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成品油走私违法活动,做到露头就打,有效遏制了大规模走私活动的反弹和回潮。
每年元旦、春节和国庆、中秋期间,省海防与打击走私委员会都部署开展打击走私联合行动,历次行动都把成品油走私作为打击的重点;还会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部署开展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
例如,2011年部署开展了“国门利剑”打击走私专项行动和打击利用粤港澳直通货车走私柴油专项行动,2012年开展了“国门之盾”打击走私专项行动和“珠江口水域打击走私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并且专门针对海上偷运走私问题,清理整治了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惠州等市私建码头和非法上油点48个,成功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
2012年,以开展“三打两建”和“国门之盾”专项行动为契机,我省组织打击番禺大罗塘冻品批发市场走私和非法经营走私冻品专项行动,部署开展珠江口水域打击走私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清理整治了沿海私建码头和非法上油点,组织开展打击“水客”、非法窝藏走私汽车和非法组拼装进口汽车、成品油走私、洋垃圾走私等专项行动。以“国门之盾”为例,深圳海关共查办走私案件9309宗,其中侦办走私罪案346宗,已查明案值达30亿元,涉嫌偷逃国家税款4.6亿元,查办走私行为案件8963宗,全年查获走私犯罪案件、走私行为案件和违规案件数量位列全国海关第一。
为贯彻省委书记胡春华的批示精神,今年4月22日,省海防与打击走私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迅速开展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的通知》,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以汕尾、汕头、深圳、惠州、东莞、佛山、珠海、江门及其周边地区为查缉重点,重点打击海上成品油走私,清理成品油走私上岸码头、滩涂,查处陆上非法运输、储存、脱色加工成品油活动,整治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或证照不齐的加油站(点)和非法经营走私成品油的油站、油库、水上油泵及油船等。行动部署后,各地、各有关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了行动方案,明确了监管责任,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打击措施,专项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5月9日至10日,省海防打私办领导率工作组到汕尾调研,检查重点码头、加油站整治情况,并与汕尾市政府领导就打击成品油走私问题交换意见,督促汕尾市认真开展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确保行动取得实效。目前,汕尾市正按照省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对媒体反映的涉嫌销售走私“红油”的“东城加油站”已第一时间抽取样品检测,并责令停业整顿,行动以来全市共查获无合法来源成品油313.2吨,打击整治非法经营加油点60多处,拆除非法加油机22部,储油罐2个及设备一批。
5月1日,江门海关缉私局在专项行动中成功查获一艘涉嫌走私油轮,查获无合法单证柴油约1500吨,案值约1300万元,抓获13名涉案人员。5月26日广州海关在珠江口海域查获涉嫌走私“白油”1700余吨,案值约1400万元;6月5日汕头海关在汕尾对开海域查获两宗走私成品油案件,查获涉嫌走私“白油”1200余吨,案值1000万元。
今年以来,我省打击成品油走私成效显著。据统计,1月至4月,我省海关、公安边防部门共查获走私成品油5709吨,案值总计近4000万元。
筑牢科技防线
将反走私主动纳入创新社会管理
广东历来是全国反走私斗争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近年来,针对反走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东切实按照十八大部署,以社会管理的新视角、新思维,不断创新和探索海防打私工作的新思路,谋划海防打私工作的新发展。先后在查获走私案件案值、实施依法缉私和科技缉私战略、推动反走私区域合作、探索反走私综合治理诚信体制建设等多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从2007年开始,广东即积极探索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海防与反走私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反走私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对走私动态的实时监控和应急反应。目前,全省沿海重点地区已安装反走私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走私动态的实时监控和应急反应,惠州市、湛江市反走私指挥中心已建成运行,广州、珠海、佛山市反走私指挥中心也正抓紧建设,省级反走私指挥中心计划今年下半年建成运行。下一步,广东还将推动各地、各部门和驻粤部队的反走私资源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建立立体化的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防控体系,筑牢反走私科技防线。
同时,广东不断深化反走私区域合作。牵头建立了泛珠三角“9+2”、粤桂琼闽及港澳“4+2”区域反走私合作机制,构建了以珠江口为中心的东西两岸及粤东、粤西4个省内区域反走私合作平台,形成了区域反走私整体合力;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反走私对外交流协会,国际间、区域间反走私合作交流深入推进,特别是重点加强与港澳的沟通合作。
去年以来,针对“水客”走私问题,多次与香港保安局会谈,双方一致希望尽快建立粤港反走私高层会晤和紧密合作机制,目前这项工作正积极推进,并已纳入今年粤港澳联席会议议题。
与此同时,广东还积极探索反走私领域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深圳市为试点,率先成立了深圳市诚信联盟协会,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政府监管部门及海关等缉私执法部门主动加强与诚信联盟协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按照“守法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给予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和通关便利,引导企业守法自律,有效预防走私活动的发生。
“患至而忧,不如预谋。”在加强廉政建设方面,广东努力提高全省反走私队伍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反走私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省反走私系统深入开展反走私警示教育和反腐败教育,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反走私队伍的公信力、凝聚力。
创新亮点
●全国第一部省级反走私综合治理立法
●全国第一个实现全省打私办机构设置的统一化、规范化
●全国第一个将反走私综合治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
●全国第一个牵头建立“9+2”、“4+2”反走私区域合作平台
●全国第一个创办打私办主任培训机制
●全国第一个建立反走私电子视频监控系统
●全国第一本反走私主题刊物《缉私战线》
●全国第一个反走私公众网站
●全国第一支反走私督查巡防队
●全国第一个反走私对外交流协会
■链接
应对反走私难题
广东主动作为出招制胜
广东的反走私斗争形势十分复杂,走私分子非常狡猾,但广东始终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确保有效控制反走私局面。特别是针对一些反走私热点、难点问题,如:走私固体废物处理问题、假冒和利用港澳流动渔船走私问题、高速公路过境走私问题、“水客”走私问题、非设关地走私问题、“应税证进口无主物”处理问题、暴力抗拒缉私问题以及成品油走私、冻品走私、洋垃圾走私等,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采取各种对策,积极面对和解决,取得了明显成效。
例如:针对涉嫌走私的无主物定性难、处理难问题,广东通过地方立法授权,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开展“应税证进口无主物”处理试点工作,依法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全部上交地方财政,帮助海关、边防等缉私执法部门解决了很多难题。
针对假冒和利用粤港澳流动渔船走私问题,建立粤港澳流动渔船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粤港澳流动渔船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透明化。
针对“水客”走私问题,在口岸试行“当天多次往返旅客”分通道管理,加强与港澳方面的执法互助等多种手段,不断挤压“水客”生存空间。
针对冻品走私、洋垃圾走私等,在番禺大罗塘、陆丰碣石镇等重点市场多次开展大规模清理整治行动,规范专业市场,关闭违法市场。
针对非设关地走私问题,去年以来,对全省沿海非设关地码头、滩涂、上岸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涉嫌违规或参与掩护走私的,坚决予以清理整治,必要的予以炸毁或捣毁。在沿海重点地区组建了49支反走私督查巡防队伍,协助配合海关、公安和工商等部门,加强对非设关地反走私重点地区的防控。
对于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短时间内还没有得到非常彻底的解决,有时甚至有所反弹的情况,广东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保持打击走私的高压态势,密切关注走私动态,一旦发现苗头坚决予以打击,坚决不让任何走私活动形成气候。
文/图: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