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在重庆市南岸区,一名车库工作人员通过监控视频发现一名男子进入一辆轿车内盗窃,立即报警。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分局迅速出击,不到4分钟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事后车主感慨地说:有困难时,民警一定会在我们身边。
这样的案例,在重庆警方优化社会面警务运行机制后已不新鲜。经过近一年探索实践,重庆市公安局接处警工作已初步实现出警快、态度好、效率高、群众满意。6月19日,重庆市召开全市公安机关优化社会面警务运行机制“南岸现场会”。
扁平化指挥:实现点对点调度
在南岸分局指挥中心,辖区社会面警力部署情况尽收眼底:大屏幕上绿色和红色分别表示正在巡逻执勤和处警状态的警车。点击车辆时立刻就能看到民警的姓名、电话、网格归属单位等基本信息。接线民警介绍,一旦发生警情,就可以根据巡逻车辆和民警运行状态,按“就近就快”原则实现精确指挥调度。
南岸分局局长姚昌序介绍,他们采取“警方提需求,专业公司搞开发”的做法,很快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警务通、350兆对讲机系统等现有资源整合在110快速接处警系统,实现了一网尽览警情态势、一指令实现点对点调度。
记者搭上了南岸分局交巡警支队民警董永建的巡逻车。巡逻时,董永建手中一个巴掌大小的终端突然响起,有新的警情了。这就是点对点的新型调度模式。指挥中心在把信息直接传达给民警的同时,也将处警民警的姓名、电话等信息发送给报警人。接到警情后,董永建带着记者赶往报警地点。不一会儿,报警人的电话就打了过来。通过沟通,董永建很快就掌握了具体信息,5分钟后巡逻车到达报警地点,妥善处理了警情。随后,董永建将处警的现场图片和相关情况通过手持终端回复给分局指挥中心。
网格化布警:巡逻防控无盲区
在南岸分局交巡警支队,墙上的一张网格布警图特别显眼。分局按照辖区人口分布、治安及交通状况、处警半径、警力配置等,将全区划分为18个网格。网格还要根据治安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网格化布警在重庆市各地普遍实行。重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网格确定后,便按照“1+N”的模式进行布警,即以1辆流动平台车为中心,在周边布放若干接处警巡逻车、摩托车、专职步巡组、便衣侦查及刑事勘查等专业警种力量。以南岸分局为例,每天投放到网格内的警力在300人以上,各类巡逻处警车100辆以上。同一网格内的警力虽然可能分属不同单位,但却攥指成拳,实现了对辖区的全方位覆盖。
一体化巡逻:巡逻处警深度融合
随着警务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在巡逻中处警、在处警中巡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6月上旬,记者跟随渝中分局交巡警支队民警陈远略在辖区巡逻时,发现一起追尾事故。还没有接到处警指令,陈远略就停车进行处置,不到10分钟就处理完毕。陈远略说,在城区,交巡警是警情处置的“前台”,积极主动开展先期处置能够减轻派出所等“后台”的压力。
重庆警方“专业警种守点、交巡警巡线、派出所控面”的巡逻防控模式已日趋完善。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交巡警除承担接处110警情外,还要负责主次干道、商业中心、重要部位、繁华路面的巡逻防范;派出所民警负责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的巡逻防范,同时与交巡警形成联勤联动;专业警种则根据辖区发案规律及特点,在易发区域、时段进行便衣巡逻守候。
为了确保巡逻防控取得实效,重庆市公安局在治安复杂路段、人流密集场所等部位设置了巡逻必到点、必巡线,并实行严格的签到制度。督察部门强化了流动平台GPS的动态监测,同时采取挂钩包片、明察暗访等形式,严格勤务督察,确保民警在岗在位、尽职尽责。
规范化处警: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6月上旬,渝中分局辖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记者跟随交巡警支队民警李先保处理事故时,发现李先保认真做好六个环节工作:问清报警情况;按规定做好登记;对现场同步录音摄像;在现场进行必要的调查、盘问;对驾乘人员疏导调解;向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和警情处置结果。
为了做好先期处置与后续办理的无缝衔接,确保移交质量和效率,重庆市公安局对不适宜现场处置或不能现场快速处结,交界地域、辖区不明确等警情的处置进行了明确规定。
同时,重庆警方针对警情类别、紧急程度制定了警情处置预案,并加大实战培训力度。他们还对接处警态度、处警规范和处警满意度等进行回访,发现并改进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现场处置能力、规范化处置水平。(记者 郑欣)
·重庆渝中“三色”预警机制强化队伍管理
·重庆巫山检察院微罪不诉助失足学子完成高考
·重庆綦江:对症下药确保“廉考”不走样
·重庆万州战士谭殷勇荣登“中国好人榜”
·重庆: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路径提升司法公信力
·重庆:司法公信力的三维构建
·重庆:司法公信力的三维构建
·重庆巫山:人大代表调研,三问渡口安全
·重庆永川:邀请人民监督员督察检风检纪
·重庆永川:社会观护措施具体成效显著
·重庆网警妥善处置网络谣言获“赞”
·重庆九龙坡区法院法官在服务点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