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嘉兴南湖设置66个警务室,推行“一室一品”

2013-06-19 16:29: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虹桥警务室巡逻防范联动机制启动、枫杨警务室民警发放爱心卡、丁家桥警务室开通警民联系微信……建起新平台,发挥各自特色,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分局优化社区警务,零距离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

今年以来,南湖分局紧紧围绕“一体化警务”总体部署,坚持把社区警务作为公安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全区设置66个警务室,全区11个派出所各确定一个警务室进行示范建设,以本土警务文化理念为重点,以“警务前移一小步、群众少走一大步”为出发点,推行“一室一品”。

5月31日,5家功能多样、职责明确的示范警务室作为全区首批11家示范警务室闪亮登场。社区警务室正在成为居民身边的“微型派出所”。 “手机摇一摇,平安就来到”

“手机摇一摇,平安就来到”,在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这句话正在成为新的流行语。从5月31日开始,社区居民只要拿着智能手机“摇一摇”,或者对着社区街头巷尾张贴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找到一个公共微信账号。安全贴士、治安动态、警务措施……在微信平台上,居民每天都能接收到社区最新警情,如果有什么话想说,还能实时与社区民警进行一对一沟通。

丁家桥社区地处市中心,老旧小区、流动人口、矛盾纠纷“三多”曾经成为社区管理的3大难题。从辖区内的商铺、医院、社区干部到普通居民,以微信平台整合社区的角角落落,以贴心服务塑造“零距离”警民关系,为“建设最具安全感的主城区”,丁家桥警务室的民警和社区干部动足了脑筋。

“社区民警很关心我们,还帮助我们组建社区防务队!”76岁的居民许鹏南说起社区警务室,连连竖起大拇指:“现在身边纠纷少了,大家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在这样的社区里过日子,放心!” “冯警官”走进社区说安全

南湖分局有个家喻户晓的 “冯警官”,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代表着全市公安民警的亲民形象。5月31日,新兴街道王安社区警务室“安全防范实践基地”正式启动,“冯警官”团队走进社区,为居民讲解安全防范知识。

“这个防盗知识我知道!”在互动问答环节中,68岁的俞桂珍表现得分外抢眼。原来,王安社区警务室有个“技防展示区”,橱窗里展示着各种大门锁具、安全设备、小偷开锁工具、常见诈骗工具、安全防范手册等。“我家住在警务室隔壁,常来坐坐、看看,学到了不少东西呢!”

王安社区内有7所学校,是一个典型的文教区。“我们要把在这里学习到的知识制作成海报,让更多同学看到。”嘉兴学院的20多名学生志愿者也来到了启动仪式现场,大二学生张昊表示,社区民警常来学校做安全宣传,大学生志愿者也要协助民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结合‘冯警官说安全’品牌,除了技防展示与日常宣教,我们警务室还配有电子展板,触摸屏查询系统也即将开通。”新兴派出所副所长周慧也是王安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她告诉记者,在做“百姓身边的微笑警员”的同时,社区警务室也积极进行科技升级,打造职能化警务服务平台。 “三色管理”营造宜居社区

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近1.6万,其中新居民6500余名,嘉城绿都居民小区共有193幢房屋、7148户居民,房屋出租率高……单看数据,这个目前全省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日常防范管理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小区面积大,人员构成复杂,在压力面前,“每天我们都要汇总小区的治安状况,灵活调整管理等级,合理分配警力与巡逻力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小区6个区域进行立体式管理。”社区民警介绍道。

如何“分层次、有重点”?湘城警务室采取的模式是“三色管理”。对于治安状况较差的“红色”区域,警务室会投入50%的日常防范力量重点盯防,白天,社区干部与社区志愿者加强巡逻,夜间,民警、协警、新居民管理员与物业保安员通力合作,进行蹲点值班。而对于“橙色”、“绿色”区域,治安力量也毫不放松,坚持24小时持续巡防。

根据社区新居民众多的特点,湘城社区警务室还提出了“七色警务”的工作理念,推出了办理居住证、户口受理、二代证拍摄等特色服务,将一站式的工作服务平台送到了居民的家门口。(记者 谢 佳 通讯员 王燕萍)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