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北京海淀法院开设“亲职教育课堂”

2013-06-19 14:12: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第一次听说怎么当家长还要学习,以后每次上课我都得来听听”、“怪不得我家那小子以前总不听我的,看来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对”,这是参加亲职教育讲座的家长们的真实感受,而他们听讲座的地点更为特殊,既不是学校,也不是社会培训班,而是在北京海淀法院的少年法庭教育室。

    家庭教育是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为进一步巩固对失足少年的挽救效果,普及家庭监护及教育知识,提高社会对亲职教育的认识,进而推动家庭教育立法,海淀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专门开设“亲职教育课堂”,对失足少年父母进行家庭监护责任及教育方法的指导。

    6月7日下午,海淀法院 “亲职教育课堂”首次开讲,13位失足少年父母参加了活动。未成年案件审判庭庭长游涛首先介绍了开设“亲职教育课堂”的初衷和意义,强调了“合格父母不是天生的;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的亲职教育理念。刑二庭副庭长、法官妈妈尚秀云作为主讲人,以《培育家庭监护,为未成年人引领幸福之路》为题,介绍了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及有关家庭保护的法律规定,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区,重点讲解了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性。后游涛庭长及尚秀云、秦硕副庭长向参加活动的家长赠送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尚法官撰写的《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并带领他们参观了少年法庭教育展览室。参加活动的家长们表示,通过学习他们不仅对法定监护义务有了明确认识,还学到了科学教子的方法,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一定做“亲职教育课堂”的忠实学员。

    海淀法院未审庭在长期审判实践中发现,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未成年人犯罪与其家庭监护缺失、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有密切关系。据尚秀云法官对100名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问卷显示,未成年犯的家庭成长环境较差,57.9%的少年来自于单亲、继亲或婚姻动荡家庭,其中半数以上少年曾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家庭教育方式方面,48%的家庭以溺爱、放任为主,另有23%的家庭以打骂体罚为主。

    游涛庭长介绍,为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规定,提高家庭及社会对亲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家庭教育立法特别是“父母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应负直接责任,对有过错者应予惩戒,责令学习”等规定入法提供实践支持,海淀法院专门开设了“亲职教育课堂”,采取专家授课、影片观摩、亲子互动、读书会等多种形式推进亲职教育活动。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海淀法院计划将亲职教育的对象进一步扩大至公安机关查处的有严重不良行为或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触法未成年人、被检察机关不起诉的未成年人、被法院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海淀法院长期关注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曾与多个社区共建“少年与家庭法制基地”,尚秀云法官曾参加教育部、全国妇联组织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到全国24个城市做巡回报告,并获“北京家庭教育三十年公益奉献人物”荣誉称号。此次开设“亲职教育课堂”是为教育挽救失足少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的又一项有益探索。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北京海淀警方派保障车考点周边巡视
·北京海淀:建立常态化视频培训大讲堂 打造党建学习主阵地
·北京海淀:应重视侵害未成年人受抚养权现象
·北京海淀街道大力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
·北京海淀法院与学生老师家长共享法制阳光
·北京海淀举办防电信诈骗主题宣传活动

·北京海淀举办防电信诈骗主题宣传活动
·北京海淀警方端硒鼓制假窝点 缴获假硒鼓5000余个
·北京海淀:法律援助卡服务3.1万残疾人
·北京海淀法院向公众发布劳动争议审判情况白皮书
·北京海淀法院发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
·北京海淀检察院半年仅2.3%涉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