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李明等26名农民工在马鞍山博望区新市镇某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生纠纷,多方追讨工资未果,便找到了距离工地不到2公里的新市镇司法所法律援助点。法援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认为该工程虽然经过3次发包,但作为工程承建公司有责任先行垫付工人工资。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帮助李明等26名农民工拿回了115397元工资。
拿到钱的李明感激地说:“现在我们农民工出门打工,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寻求法律援助,很便捷。”原来李明之前在六安市某工地打工时,也发生了工资纠纷,同样是当地法律援助点帮助他解决的难题。
在安徽,法律援助已经成为服务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成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出台系列举措,积极扩大困难群众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
16904个驻村法援工作点让群众贴心暖心
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就是安徽省司法厅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的工作站、依托村(社区)设立的联系点,通过增点扩面,延伸法律援助基层组织网络,为困难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目前,安徽省所有乡镇(街道)均已建立法律援助站,共计3003个,其中依托乡镇司法所工作站1510个,依托监所、律所、看守所等行业部门工作站1493个;建有村(居)联系点16904个。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着重在解决劳动争议等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做好法律援助服务工作。并充分利用“社区律师”、“农村巡访律师”这两个新的平台,组织律师开展“进社区、入农户、送法律”活动,营造出依法维护权益的浓厚氛围,提高了法律援助的影响力。
安徽省司法厅相关人员介绍说,近年来,省司法厅通过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创新便民服务措施、推行信息化服务,进一步畅通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渠道,提升了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困难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维护了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目前,全省已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7120件,涉及农民工8855名。
一张身份证让法援申请程序便捷高效
家住庐江县乐桥镇詹店村施庄村民组的聋哑人施某在江苏省泰州市务工期间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难。施某一直未婚,父母早逝,唯一的兄长,又是间隙性精神智障残疾人,无劳动能力,生计完全依靠施某维持。事故发生后,赔偿事宜迟迟得不到解决。乐桥司法所了解情况后,通过法律援助困难群体数据库比对,及时给予受援人法律援助,为施某兄长争取到赔偿款396000元。
为了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2012年安徽省司法厅依托省民政、残疾人联合会数据库,设立法律援助困难群体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包含低保、五保、贫困重度残疾人群体等困难群体的基础数据。库内人员申请法律援助时,只需携带身份证,通过信息比对,即可免于经济困难审查,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
目前,该数据库总数约170万人
同时,安徽省大力推行“点援制”、“法援超市”、“半小时法律援助圈”等便民措施,在全省125个法律援助中心设立117个在临街、一楼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成立两个法律援助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持续推进信息化便民服务方式应用和便民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援助案件质量。(记者张秋实 通讯员吴增彦)
·安徽合肥检察官揭秘新型传销组织趋向
·安徽宣城检察院出台"意见"严打侵害民企合法利益犯罪
·安徽批捕两名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嫌犯
·安徽:大排查大整治保障消防安全
·安徽芜湖边防整治“三无”船舶103艘
·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开通安徽首个基层院官微
·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开通安徽首个基层院官微
·安徽南陵利用微平台构建平安交通
·安徽交警:十年坚守打造“爱心护考”品牌
·安徽:规范化织密“人民调解防护网”
·安徽淮南田家庵缴获冰毒107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