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解码合成侦查机制下的苏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

2013-06-19 10:44: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打开苏州公安网上的 “苏州监管信息线索流转平台”,一条条线索流转信息和交流互动信息让人目不暇接。

5月6日,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黄埭派出所抓到一名强奸案犯罪嫌疑人,但嫌疑人拒不交代犯罪事实。通过网上流转平台,派出所请求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给予支持。

“经教育,嫌疑人已愿意交代其作案情况,具体情况可来提审。”5月7日,监管支队值班民警张航在流转平台上输入如上文字,并把相关笔录传到了相应的办案单位。

“我们已再次提审犯罪嫌疑人,他已交代了强奸的犯罪事实,谢谢苏州市第一看守所的帮助!”不久,黄埭派出所民警薄黎明就在流转平台上回复了这条信息。

合成侦查让监管部门和办案单位双赢

对于张航和看守所的民警而言,自从综合研判合成侦查机制全面推开后,这已经是他们“第N次”获得主侦单位的由衷感谢了。

如何转化应用综合研判机制下每天产生的大量经营查证线索,曾一度令民警们困惑。特别是对一些经营周期长的线索,无论是基层单位还是专业部门,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

为了破解难题,2010年5月,苏州市公安局开始探索信息研判与侦查经营联体运行模式,由刑侦部门牵头建立合成侦查机制,整合刑侦、技侦、网侦、特警等力量,成立合成侦查队,对接信息部门,通过“资源合成、力量合成、手段合成”,重点对侵财型犯罪和系列性、跨区域等团伙犯罪实施精确打击。初见成效后,合成侦查模式向县级公安机关延伸,构建起三级综合研判与两级合成侦查“侦研联动”的新格局。

说到这个机制,整日盯着线索流转平台的张航打开了话匣子。“这个机制作用可太大了!每天把十几个部门的负责人聚在一起,既能随时掌握面上的工作情况,又能及时落实最新的线索。”

随着综合研判合成侦查机制在苏州推行,曾经相对闭塞的公安监管系统因其良好的阵地优势、充足的时间条件及准确的信息,正日益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公安监管部门主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公安监管发展进步的强大引擎,主动实践信息主导警务,在2012年8月正式建立了苏州监管信息线索流转平台,实现了网上信息互通、线索流转、交流互动等功能,充分发挥出了监管场所服务打击、服务实战的重要作用,实现了监管部门和办案单位的双赢效果。

“慢功夫”破解“零口供”案件难题

在传统办案模式中,刑侦人员对嫌疑人的口供依赖性较高。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犯罪嫌疑人特别是流窜犯罪嫌疑人出于趋利避害、自我保护的考虑,往往选择保持沉默、拒绝供述。“零口供”案件日渐增多,挑战着公安机关传统的办案模式。

而合成侦查、多侦联动的模式,正日益成为应对“零口供”案件的杀手锏。

“以前,一些派出所长对监所报出的线索并不是太重视。但现在,通过综合研判机制,办案单位都意识到监所的优势。我们有时间、有空间,做教育转化的‘慢功夫’,把潜藏的线索做精、做细。这是其他办案单位比不了的。所以现在,我们反倒成了深挖线索的‘香饽饽’。”张航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

“今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分局碰上一桩杀人案,嫌疑人被抓到后只讲了一句话:‘你们48小时之内必须放我。’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说。分局马上通过流转平台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开展配侦工作。”那天,去分局接手这个任务的正是张航。

回到监所,张航和同事们马上制定了一个配侦方案。短短4个小时内,嫌疑人就将犯罪事实和整个作案过程彻底交代了。

这起“零口供”案件,因为监所民警的“慢功夫”挖出了“快线索”而顺利告破。“专案组的民警们非常激动,握着监所民警们的手,都不知该说啥好。”

协助主侦单位破获刑事案件1700余起

张航告诉记者,在有流转平台前,看守所民警辛辛苦苦深挖出的线索要找外面的办案单位进行查证,往往还要通过私人关系。

而现在,最令监所民警们感到欣慰的是,提供了线索,再也不需要一天三五个电话去催问办案单位。

根据综合研判合成侦查机制,线索一旦通过流转平台报出,办案单位就必须查证,不仅要在7天之内给线索提供单位反馈,而且还要在两个月之内把案件的最新情况通过流转平台上的留言系统反馈回来。否则,市局会依据积分管理法进行相应的扣分。

“这等于给办案单位戴上了一个‘紧箍’,我们辛苦挖出的线索不会白白浪费了。”苏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副支队长傅梅元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仅通过监管信息线索流转平台,全市监管部门已经为各主侦单位提供线索2000余条,协助破获刑事案件1700余起。

科学的机制也大大激发了监管民警的潜能。自去年1月以来,全市已有22人因深挖犯罪成绩突出被公安部监管局和苏州市局表彰奖励。

“我们正在研发线索流转平台的二期工程,上线后,监管部门将实现与市局指挥中心、刑警支队的全部对接。”傅梅元告诉记者。(记者 王文硕)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软件著作权保护助推创新驱动 苏州司法引擎加速“苏州智造”
·江苏苏州“6·11”燃气爆炸事故再显安全之忧
·苏州吴江:专家陪审员作用突出
·苏州配备安置帮教社会工作者
·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 张昌尔在会上介绍湖北经验
·[视频]江苏:立体化防控体系护航苏州平安

·[视频]江苏:立体化防控体系护航苏州平安
·苏州多措预防未成年对象重新犯罪
·苏州破获特大贩毒案缴获冰毒4千克
·大平安体系 百余品牌项目扮靓“平安苏州”
·苏州公安局局长:以警务现代化助推平安建设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精细化社区管理模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