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守住师德底线不能只靠“高压态势”

2013-06-19 09:07: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以“海南校长开房门”为中心,20天内出现8起受关注的校园性侵案。最高人民法院甚至披露了一起利用教师身份猥亵小学女生数十次,还拍摄照片、视频的恶性案件。为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红线”,“用高压态势守住师德底线”。

    有舆论立即回应并质疑了这样的做法,认为有性侵犯倾向的教师很难通过考核师德查出,不易度量的职业道德也不适合考核,各方面没有劣迹,表现良好的教师,并不意味着其没有心怀性侵的“鬼胎”。事实证明,有性侵行为的教师在暴露前往往都是“师德楷模”,是众人眼中的好人,有的人还被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

    校园性侵事件,首先是法律问题,其次才是道德问题。但是这样的理性认识,对以传统中华文化为骄傲的中国人来说,又是多么无奈。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传承,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但当下媒体的种种报道似乎都在传递着一种隐忧,中国的礼仪之邦难道要成为过去时?中国古代一直围绕“天、地、君、亲、师”的价值体系维系整个传统社会。这五字,成为古人长久以来祭拜的对象,充分表达了古人对天地的感恩、对君师的尊重、对长辈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出古人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正体现出中国民众的终极关怀所在,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这也正是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根本所在。如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指出:“天地君亲师五字,始见荀子书中。此下两千年,五字深入人心,常挂口头。其在中国文化、中国人生中之意义价值之重大,自可想象。”

    进入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无疑需要适应时代需要的传承改造,但若中华民族根本性的精神原则被动摇,却足以警醒世人了。一系列的性侵事件,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痛恨那些无良的败类,希望法律将之严惩。但是法官的法槌敲落下后,我们又无法回避这样的问题:法律板子打过后的疼痛,可以震慑“恶人”多久?一连串的校园恶性事件可以警醒世人多久?谁又能保证,隐形于校园的不堪为人师表者不再伤害弱小?我们是不是必须意识到,优良传统的继承对于现代中国人远远比吃饱饭、吃好饭更重要?

    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不论性侵案件如何判决,这只是制度层面的社会规制,教育部出台政策也是一种行政管理角度的规制。热爱学生,有奉献精神,政治思想水平等等评价,本属于道德领域,道德混杂于“法”,客观来说,“法”将无法执行,最后的结果势必会伤害了“法”的公信力。至于教育部想把师德考核与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教师资格认定注册制度相结合,并且对师德实行“一票否决”,以此清除学校败类,其意图是良好的,但是其立意未免单纯。师德考核若与利益挂钩,说不定又造成了新的寻租机会。若这样“立法”使法无执行力,进而让“法”的公信力失去,若“法”的尊严被破坏,社会的底线岂非一破再破?!因此,笔者认为教育部门应该更深远地考虑相关问题,如师资的培养,师德的养成,行业自律的引导等等,而不是仅仅从制度规制层面去解决师德问题。(作者:北京行政学院法学部 王菲)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