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规划实施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坚持“二三四”模式,即:健全“两项机制”,强化“三个结合”,坚持“四个注重”,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效发挥了教育群众、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作用。
健全“两项机制”,提升法治文化建设合力。平顶山市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文化强市总体战略,与各项文化建设共同规划、一体部署。该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将法治文化列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内容,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围绕阵地拓展、产品创作、载体创新、经费保障等主要内容,明确考核要求,量化考核指标,增加考评权重,落实责任奖惩,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强化“三个结合”,丰富法治文化建设内涵。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依托深厚的群众基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融法治元素于传统文化,平顶山市把法律知识通俗化、法律规范生动化、法律宣传艺术化,搭文化舞台,演普法节目,形成弘扬传统、体现法治、特色鲜明、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氛围。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结合机关文化、单位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平顶山市鼓励引导自创自演,以身边人、身边事,写法治、演法治、唱法治、讲法治、画法治,增强了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建立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顾问、普法讲师团、法制辅导员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寓宣传于服务之中,平顶山市丰富了“法律六进”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机关创建内容。
坚持“四个注重”,增强法治文化建设实效。注重法治文化队伍建设。市县两级组建11个普法讲师团、6支大中专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11个法治文艺创作团队、15个专业演出团队、166个民间演出团队。注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在全市实施了法治文化建设“十、百、千、万”工程(十个法治文化示范基地、百个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千个法制宣传教育长廊、万个法制宣传教育橱窗),拟用3年时间,形成遍布城乡、富有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注重法治文化产品的开发。平顶山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编印《“六五”普法农民社区居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2万本,制作《全市优秀法治文艺节目集锦》光碟2000张等,并开展了法治文艺进乡村(社区)、法治春联送农家活动。注重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各地各部门建立11个普法网站、513个法治网页(板块)。(首席记者 赵蕾 通讯员 王婷婷/整理)
·河南平顶山市石龙区法院四举措助推司法警察队伍建设
·河南平顶山学习马俊欣改进工作作风
·最高检张耕到河南平顶山市调研指导检察文化建设工作
·河南平顶山中级法院警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河南平顶山等6个省辖市市委领导职务调整
·一条自杀短信引发河南平顶山警方一场大搜救
·一条自杀短信引发河南平顶山警方一场大搜救
·河南平顶山市中级法院学习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 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
·河南平顶山湛河法院:积极助推新城建设
·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调查
·河南平顶山:外出办案人员成立临时党支部
·河南平顶山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