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荔法院召开执行兑付大会。 |
![]() |
渭南法院查封执行物。 |
![]() |
陇县执行法官向当事人兑现执行款。 |
![]() |
渭南法院执行法官查看执行现场。 |
陕西省各级人民法院把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以来,不断推出新举措,要求在立案、审判的每个环节都考虑到执行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联动执行、悬赏执行等机制,开展了节日集中执行、民生执行等专项活动,攻克了一批又一批“骨头案”,拔掉了一个又一个“钉子户”,彻底清理积案,捍卫了法律尊严,使执行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大荔:执行案情就是命令
今年2月6日,已近年关,包茂高速公路上雪落纷纷,大雪对车辆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尽管如此,大荔县法院执行干警依然奔波在从关中到包头的执行路上。
话,还得从案件的经过说起。申请人董老夫妇的儿子是一名出租司机,在2001年载客途中,与本地另一辆违章行驶仅买了交强险的大货车发生碰撞,尽管尽力躲避保证了乘客安全,但自身却被撞成重伤,在医治无效下离开了人世。
董老太太长年有病,儿媳弃下仅4岁的孙子远嫁他乡,这让本就依赖儿子收入的董家陷入困境。无奈之下,董老夫妇及孙子将保险公司、货车主人刘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经过审理,法院判决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责任,超过部分由刘某赔偿各项费用8.5万元。判决生效后,刘某非但不主动履行义务,反而在立案执行前匆忙变卖了车辆,于法院立案执行后全家迁到外地做生意去了,找不到了。因无可供执行财产又找不到被执行人,此案只能中止执行。
今年2月5日,有人举报刘某一家在内蒙古包头某地。案情就是命令,主管执行工作的师文宏副院长立即组织执行干警赶赴内蒙古,寻找被执行人刘某。
经过一千多公里的奔波,干警们终于在刘某的亲戚家将其找到。但刘某却是一副无赖的模样,扬言反正他就是没钱,随便法院怎么执行!面对此情形,执行干警兵分两路,一路在刘某住地周围的6个银行查询其存款情况,冻结了3.7万元;一组因势利导,继续对刘某及妻子做工作。经过一番贴心调解,刘某夫妇两人终于明白过来,从亲戚家又凑了4.8万元,送到了执行干警手中。
执行干警回到大荔县已经是大年三十晚上21点钟了,为了让老人过个舒心的春节,他们又马不停蹄来到董老家,当董老从法官手中接过这8.5万元时,激动得泪流满面,一定要让老婆下面请大家吃顿饭。被婉言拒绝后,又从案件款中拿出500元执意要让干警们到县城吃个饭,再次被法官们谢绝。告别时,董老紧紧握住师副院长的手连声说:“你们,好人啊!”
一年来,大荔法院执行干警西去新疆追老赖,北上内蒙古扣车俩,南下广西讨欠款,行程近万里,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38.6万余元。
4月8日,大荔县法院又成功执结了这样一起案件:李某和赵某是同村同组两邻居,在前几年盖房时曾因界墙发生过纠纷。此后几年,虽然没演变成剧烈矛盾冲突,但小磕小碰却是常常不断,不是你往我家门口倒盆脏水,就是我往你家门口扫些垃圾,两家互不往来,矛盾加剧。
两个月前,赵某在靠李某家厨房的墙边挖了一个粪坑,对李某家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李某以排除妨碍为由诉至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赵某在法律文书生效后三日内填平粪坑。但判决生效后快一个月,赵某就是不填。执行干警经过三番五次的催促,较劲儿的赵某表示宁可被拘留也不填粪坑。办案干警在向局长毕初来汇报时提出把赵某拘留的想法。毕局长笑着说:“这是最后手段,先别急,让我去看看。”到了该村,他与支书、村主任沟通后来到赵某家里,把两人叫到一起,挽起袖子抓起铁锨就开始填土,一边填一边大声对二人说:“你们是几十年的老邻居,过去亲如一家。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为这么点小事闹纠纷,划不来,咱们都是共产党员,我作为一名法官,不仅希望你们填平这个现实的坑,更希望能填平你们心里的坑!”一席话语说得二人满脸通红,点头称是,各自拿来铁锨开始填坑,一身热汗后,两位老伙计终于摒弃前嫌、重归于好。
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大荔法院确立和完善了“快立、快审、快执”机制,组织开展了关注民生专项执行活动,对所有涉及民生的案件,要求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法律效能、最好的社会效果全部执行到位。
陇县:多管“棋”下实现跨越
2012年以来,陕西省陇县人民法院成为首批全省无执行积案法院。全年受理的451件执行案件全部执结,实结率97%,执行标的到位率93%,涉案标的额1497.51万元,实现了执行工作良性循环。
内外兼修,走活执行“素质棋”
陇县法院坚持对执行工作“配硬人、硬配人”,把全院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干警充实到执行工作第一线。采取班子成员带头学、全院大会集中学、庭室部门组织学、法官干警业余学的形式,使常用法律法规、新颁司法解释和上级禁令规范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法院组织的各种执行工作学习培训,组织执行干警前往兄弟单位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工作理念。
审执兼顾,走活执行“统筹棋”
陇县法院在全省率先实行立、审、执兼顾工作机制,在立案时考虑执行,在审判时着眼执行,使立案、审判、执行一盘棋,适时提醒当事人申请诉讼保全,引导当事人选择有利于权利实现的维权方式,降低诉讼风险,解决了立案不顾审判执行、审判不顾立案执行、执行不顾立案审判的问题。制定完善了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执行工作机制,实行执行裁判权和实施权的分离,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执行工作新格局。
情理兼施,走活执行“文明棋”
陇县法院坚持教育干警依法执行、规范执行,号准每起案件的“脉搏”,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说服工作,把说法、讲理的调解工作贯穿于执行全过程,作为执行案件的首选方法。通过法、理、情并举的说服教育,通过亲朋好友的亲情感化,尽可能的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积怨,做到案结事了人和。遇到情绪抵触、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先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法析理工作,帮助其解开思想疙瘩;传唤不到,就多上门做思想工作,督促其自动履行义务,防止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后果。
帮扶兼有,走活执行“关怀棋”
陇县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建立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制度,遵循一案一定、一案一批、随案而定的原则,年均解决20余起因客观原因导致债权无法实现、生活特别困难的执行申请人燃眉之急的案件,多次组织法官干警为特困执行申请人捐款捐物,帮助其度过生产生活难关。多年来,执行干警坚持把年老患病、行动不便或偏远山区申请人的执行款送到家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当事人的奔波之苦。
威慑兼用,走活执行“保障棋”
在向被执行人进行法律宣传和思想教育促其自觉履行裁判义务未果的情况下,陇县法院对有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绝不以牺牲法律的公正为代价换取一时一事的解决,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以及罚款、拘留、媒体曝光、强制拆除(搬迁)或以拒执罪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等措施,提升执行威慑力,最大限度的维护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和国家法律的尊严。
潼关:对症下药保民生
潼关县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关中平原东端,南依巍巍秦岭,北濒滔滔黄河,素有“西北咽喉要道,秦地东大门”之称。辖区面积526平方公里,人口16万,是全国闻名的黄金生产大县,有华夏金城之美誉。常年以来由于流动人口多,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给法院执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陕西省潼关县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和解率、完全执结率均很高,究其原因,正是该院在执行工作中大力提倡在立案审查阶段和案件财产查控阶段促使双方当事人执前和解与执行和解,在执结案件的同时,力争使每一个案件都达到案结事了人和。
2012年下半年,该院在执行陈胜利与郑小娟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过程中,经审查发现,他人起诉郑小娟民间借贷案件多达7件,但郑小娟仅有一处房产可供执行,再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如匆忙进入执行拍卖程序,极易使无财产清偿的当事人上访,造成不稳定因素。在征得主管院长同意后,该院执行局陈建军局长会同案件承办法官决定对郑小娟的7件案件合并和解执行。尤其在了解到这7件案件的申请人与被执行人都认识,并且以前私人关系都很好这一情况后,承办法官深入申请人家中与他们交谈,取得他们对被执行人的谅解。最终,在法官10多次的谈话及和解努力之后,7件案件的申请人均同意让步和解,由被执行人变卖房产,自行偿还债务,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承办法官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就使该7件案件完全执结。事后,双方当事人向法院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去年以来,该院和解的案件有70余件,占全院执行案件的51%,并且在所结的案件中完全执结的案件达到了93%。正是由于该院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才连续三年实现了 “无执行积案法院”的目标,2012年被陕西省委政法委授予“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荣誉称号。
为了保障民生,在执行工作中,执行干警冒着严寒酷暑寻找当事人,多少次承办法官奔走在田间地头,放弃休假冲在了执行的第一线。在2010年清理执行积案中,该院执行人员为“四查”,深入该县太要镇一农户家中,说明来意后,一位50多岁的妇女不吭声,原来要查询的被执行人就是她的丈夫,但被执行人已经去世,家中留下她和三个未成家的子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执行人员驱车返回,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回到法院后,从登记册中查找当年的承办法官,由于当年的承办法官因病去世,执行局长陈建军从法院档案室的卷宗中查找到了案件的基本情况:该案系一件民间借贷案件,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系同一村组。因此,陈建军决定与申请人接触,争取他们对该案被申请人的谅解,放弃执行申请。
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陈建军驱车来到了申请人家中,见到了申请人的母亲和妻子,经过一个下午的畅谈,从生者谈到逝者,从矛盾过节谈到淡然和谐。最终,在陈建军的努力促和下,申请人撤回执行申请,由于申请执行人家庭也比较困难,法院决定给申请执行人予以司发救济,使得这起案件最终画上了一个句号。
渭南:在破解执行难中司法为民
面对执行难,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和“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中,严格落实执行流程管理、监督审查、信访督办三项制度, 推动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威慑机制,健全“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在破解执行难题中,实现司法为民。
“执行难不单是法院的问题,只有团结起来,执行难才能迎刃而解。”据渭南中院执行局综合处申俊明处长介绍,目前,渭南中院已普遍建立了与公安、检察、金融、国土、出入境等部门的执行联动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社会各界配合、人民法院主办”的工作格局,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横向执行合力。同时,市中院加强对基层法院的垂直领导管理,建立联合执行领导小组,将执行力量纵向延伸,形成全市法院执行工作格局。
全社会各部门联动,上下协调沟通,各方力量纵横交错,形成渭南中院强大的执行合力,最终成为攻克执行难题的核心力量。
在此基础上,渭南中院趁势出击,攻势凌厉:限制高消费、出境、贷款、媒体曝光、举报悬赏、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一系列举措让规避执行的“老赖”无处遁形。
据悉,2011年以来,渭南全市法院累计受理执行案件2747件,累计执结案件2652件,结案率为96.5%;办理反规避执行案件203件,已全部执结,实际到位率为78.8%,受到当地党委、人大的一致好评。
·陕西法院万人轮训促人才兴院
·周强在陕西法院调研时强调 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陕西法院破解立案难
·陕西法院3年追薪9200万
·陕西法院集中开展司法廉洁教育活动
·陕西法院“一村一法官”机制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