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对症下药保民生
潼关县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关中平原东端,南依巍巍秦岭,北濒滔滔黄河,素有“西北咽喉要道,秦地东大门”之称。辖区面积526平方公里,人口16万,是全国闻名的黄金生产大县,有华夏金城之美誉。常年以来由于流动人口多,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给法院执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陕西省潼关县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和解率、完全执结率均很高,究其原因,正是该院在执行工作中大力提倡在立案审查阶段和案件财产查控阶段促使双方当事人执前和解与执行和解,在执结案件的同时,力争使每一个案件都达到案结事了人和。
2012年下半年,该院在执行陈胜利与郑小娟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过程中,经审查发现,他人起诉郑小娟民间借贷案件多达7件,但郑小娟仅有一处房产可供执行,再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如匆忙进入执行拍卖程序,极易使无财产清偿的当事人上访,造成不稳定因素。在征得主管院长同意后,该院执行局陈建军局长会同案件承办法官决定对郑小娟的7件案件合并和解执行。尤其在了解到这7件案件的申请人与被执行人都认识,并且以前私人关系都很好这一情况后,承办法官深入申请人家中与他们交谈,取得他们对被执行人的谅解。最终,在法官10多次的谈话及和解努力之后,7件案件的申请人均同意让步和解,由被执行人变卖房产,自行偿还债务,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承办法官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就使该7件案件完全执结。事后,双方当事人向法院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去年以来,该院和解的案件有70余件,占全院执行案件的51%,并且在所结的案件中完全执结的案件达到了93%。正是由于该院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才连续三年实现了 “无执行积案法院”的目标,2012年被陕西省委政法委授予“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荣誉称号。
为了保障民生,在执行工作中,执行干警冒着严寒酷暑寻找当事人,多少次承办法官奔走在田间地头,放弃休假冲在了执行的第一线。在2010年清理执行积案中,该院执行人员为“四查”,深入该县太要镇一农户家中,说明来意后,一位50多岁的妇女不吭声,原来要查询的被执行人就是她的丈夫,但被执行人已经去世,家中留下她和三个未成家的子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执行人员驱车返回,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回到法院后,从登记册中查找当年的承办法官,由于当年的承办法官因病去世,执行局长陈建军从法院档案室的卷宗中查找到了案件的基本情况:该案系一件民间借贷案件,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系同一村组。因此,陈建军决定与申请人接触,争取他们对该案被申请人的谅解,放弃执行申请。
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陈建军驱车来到了申请人家中,见到了申请人的母亲和妻子,经过一个下午的畅谈,从生者谈到逝者,从矛盾过节谈到淡然和谐。最终,在陈建军的努力促和下,申请人撤回执行申请,由于申请执行人家庭也比较困难,法院决定给申请执行人予以司发救济,使得这起案件最终画上了一个句号。
渭南:在破解执行难中司法为民
面对执行难,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和“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中,严格落实执行流程管理、监督审查、信访督办三项制度, 推动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威慑机制,健全“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在破解执行难题中,实现司法为民。
“执行难不单是法院的问题,只有团结起来,执行难才能迎刃而解。”据渭南中院执行局综合处申俊明处长介绍,目前,渭南中院已普遍建立了与公安、检察、金融、国土、出入境等部门的执行联动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社会各界配合、人民法院主办”的工作格局,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横向执行合力。同时,市中院加强对基层法院的垂直领导管理,建立联合执行领导小组,将执行力量纵向延伸,形成全市法院执行工作格局。
全社会各部门联动,上下协调沟通,各方力量纵横交错,形成渭南中院强大的执行合力,最终成为攻克执行难题的核心力量。
在此基础上,渭南中院趁势出击,攻势凌厉:限制高消费、出境、贷款、媒体曝光、举报悬赏、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一系列举措让规避执行的“老赖”无处遁形。
据悉,2011年以来,渭南全市法院累计受理执行案件2747件,累计执结案件2652件,结案率为96.5%;办理反规避执行案件203件,已全部执结,实际到位率为78.8%,受到当地党委、人大的一致好评。
·陕西法院万人轮训促人才兴院
·周强在陕西法院调研时强调 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陕西法院破解立案难
·陕西法院3年追薪9200万
·陕西法院集中开展司法廉洁教育活动
·陕西法院“一村一法官”机制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