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3年5月31日,由《人民司法》杂志社主办、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承办的“司法自信、他信与公信”研讨会现场。(资料图片)
近年来,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坚持“理论先行、内外兼修、系统推进”的工作方法,通过推进审判均衡化、管理精细化、学习日常化,努力提升法官审判力、政务执行力、司法公信力,实现了审判质量全面提高并保持稳定,综合影响力初步显现。2012年被重庆高院表彰为优秀中级法院。
理论先行 围绕个案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四中院在推动司法公信力建设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该院不仅承担了2013年重庆高院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司法公信力建设研究”,还于今年4月举办“司法公信建设论坛”,5月承办了“司法自信、他信与公信”研讨会。四中院在加强司法公信力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强调通过“办好每一个案件,服务好每一位当事人”提升司法公信力。
围绕个案深化审判管理是重庆四中院深化审判管理的亮点之一。“一案一核”是该院审判管理的基本要求。每天审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逐案检查报结案件的全部信息,包括电子卷宗扫描情况,并每月通报检查情况。
为了实现信息对称,“五个台账”使审判管理成为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的实在抓手。该院每月定期公布长期未结案件、结案未归档案件、司法鉴定案件等五个台账,实时跟踪监督个案质效。2011年以来,该院有针对性地出台了25项符合审判规律、操作性较强的审判管理“小制度”。
以自信赢公信 练好法官的基本功
更多的优秀法官是提升司法公信的关键。重庆四中院把学习调研日常化作为撬动法院跨越发展的有力杠杆,多措并举提高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法官的知识储备,夯实法官的技能基础。该院建成了全天候图书阅览室,打造工作学习交流内网平台;办好《武陵法苑》《案例参考与研究》两个刊物,每月举办“名家讲坛”和“法官论坛”;每半年开展新法律、新知识、新制度“三新知识”考试;扎实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努力提升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2011年以来,该院法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篇、全国性报刊上发表论文65篇;中标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度“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研究”重大审判理论课题;还被确定为全国13家司法发展战略制定试点法院之一。
更公开更 便民让当事人和社会更加信赖
重庆四中院注重将司法公开措施落到实处。该院通过门户网站建设加大法治宣传、裁判文书公开力度;通过创办《案例参考与研究》《重庆四中法院报》,适时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和审判报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通过公告牌、电子触摸屏、多媒体视频和《便民手册》等,公开各类诉讼信息;定期组织举行法院开放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法院、感受法院;推行无障碍旁听制度,任何人凭有效证件经过安检都可以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参观立案审判区域。
特色公开展示独有风采。通过制度化的内部公开培育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自觉公开的意识,把阳光司法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工作环节,融入到具体的每一件案件,融入到法官的内心深处,已经成为重庆四中院独特的工作习惯。该院通过十余种工作通报,将院领导一周工作日志、周工作预安排、干部人事、财务开支等重大信息,每日车辆安排、出差情况、警务安排等具体事项,都在工作内网上予以及时公开。
便民服务为司法公信加分。2013年3月15日,重庆四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实现了查询咨询、诉讼辅导、法官约谈、立案审查、立案调解、管辖权异议审查、诉前财产或证据保全、司法救助、材料收转、诉讼费收退、文书送达、判后答疑、信访接待、协同化解等14类服务功能,真正让当事人“走进一个厅,事情全办清”。
让老百姓看得懂裁判文书,增强裁判说服力。为了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重庆四中院独辟蹊径,聘请资深语文教师,对裁判文书字词语法把关,有效改进了文风,让普通社会公众看得懂、能接受。
2013年3月,重庆市黔江区政府正式发文要求全区103家机关单位、企事业分批次到重庆四中院学习考察政务管理、文化建设等内容。(记者张维 通讯员张琼)
·重庆巫山:人大代表调研,三问渡口安全
·重庆永川:社会观护措施具体成效显著
·重庆九龙坡区法院法官在服务点提供法律服务
·重庆网警妥善处置网络谣言获“赞”
·重庆五分院:开通律师网上预约平台
·重庆三中院:多举措提升司法公信力
·重庆三中院:多举措提升司法公信力
·重庆“110联动”新推12条便民举措
·重庆忠县司法行政变单兵作战为“集团行动”
·重庆:雨后阳光检察官助失足少年圆梦
·重庆铁路警方配备一批高科技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