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隐藏名字等关键信息
“其他11个人的判决书里有我名字,还不是一样?”吴明再次陷入绝望之中。
陈伟忠从档案里抽出另外一份判决书给吴明看。只见这份处理其他11名同案被告人的判决书里,以某某代替了吴明的名字,后面还注明“分案处理”。
陈伟忠告诉吴明,法院将会通过机要的渠道寄送判决书给缓刑执行机关,并要求对方不公开这份资料;只要吴明在改造期间不再犯新罪并被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外界不可能知道他这段经历的,学校也不例外。
“像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样,吴明年少无知,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人影响或者教唆踏上犯罪道路。虽然他的犯罪情节非常轻微,但当他们知错想改时,很容易被人们心中‘犯过错’的成见伤害,在学习、就业等方面四处碰壁,索性‘破罐子破摔’,最终沦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佛山中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庭长王咏章接受采访时说。
“大叔,为了保护吴明,回去后请不要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亲戚!”为了帮吴明扫清改邪归正的障碍,陈伟忠还专门转身叮嘱陪同吴明父母旁听宣判的舅舅。
舅舅连连点头。
“吴明,你已经错过一次了,希望你能好好珍惜这次机会,改过自新,以后挺直腰板抬起头,光明正大地做事。”陈伟忠语重心长地对吴明说。
一旁的吴明使劲地点头,因为他不想让父母再为自己担心。
“老师,您好,我是吴明。”回到家后,吴明试探性地打了个电话给班主任。电话的那头,老师的话语一如往常地柔和、平静。
“请问我什么时候能拿到毕业证?”吴明怯怯地问。
“哦,等其他同学交完了实习报告,就会统一发放毕业证了,你再耐心等等。”悬在吴明心头许久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一家人又看到了希望。
在推行这一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曾有人担心封存了少年犯的犯罪记录,让群众不了解少年犯的危害性,会损害公众的知情权。王咏章告诉记者,公众的知情权是建立于保障个人人身安全权利的基础上,如果某个罪犯极有可能再犯,对社会公众安全产生威胁,相关知情人员是有告知义务的。但封存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由于其再次犯罪可能性较小,隐藏信息不但不会影响社会公共安全,而且还可以让迷途羔羊们以清白之身重走人生路,顺利融入原来的生活圈中。
·江苏宿城启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海南临高县检察院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查询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制定实施细则
·天津公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办法
·深圳中院全面推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烟台芝罘:犯罪记录封存不是“一封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