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西

山西晋城:刑事技术高效服务公安实战

2013-06-16 09:11:5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公安局在“科技手段是锅、信息采集是米、现实战斗力是饭”的“锅米饭”理念指导下,强力推动刑事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得到一系列“国”字号机构的认可:

    司法鉴定中心是全省唯一一家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专业机构,该中心的7个专业19类36个项目全部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

    DNA实验室被评定为 “全国公安机关二级DNA实验室”,理化实验室通过全国司法鉴定重点专业实验室评定;

    6个县级公安机关技术室均达到全国一级以上标准,其中4个达到一级示范标准。

    架硬件之“锅”:建成一批高精尖“杀手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晋城市公安局放眼刑事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主动跟踪、积极引进、大力创新、全面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建设一批先进实用的“杀手锏”。

    晋城市公安局建成了DNA、法医、痕迹、理化、文检、声像、电子物证等七个专业实验室和标准化的解剖室;引进了DNA疑难检材提取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等一批高、精、尖仪器,装备水平超过公安部标准要求。尤其是DNA数据库的建成,让从事DNA实验室工作的民警也惊叹这项技术服务公安侦查甚至直接破案的威力。

    2007年1月3日,晋城市城区景西路发生一起6岁女孩被害案件,城区分局展开艰辛追踪,几年来毫无线索可寻。2011年3月DNA数据库建立后,民警在录入一在押人员的DNA数据时,比对数据框奇迹般跳出,与当年民警采集到的杀人案现场遗留物的DNA数据重合。一起流窜作案的故意杀人案在历时数年后终于真相大白,凶手最终伏法。

    练找“米”之术:精细化信息采集应用使检验鉴定无差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下锅方能做成好饭。日常基础信息的海量采集和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有效提取使先进的技术装备有用武之地。

    近年来,晋城市公安局重点建设了现场勘验、DNA、指纹、足迹、物证鉴定“五大系统”。目前,存储指纹信息18.7万份,录入足迹4390余枚;采集DNA信息7.8万条,DNA库存总量、入库率均居全省第一。

    在严格落实现场勘验专家组、县级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主勘和分级分类现场勘查三项制度的同时,晋城市公安局还成立了由15名痕检、法医、DNA、微量物证、电子物证技术能手组成的专家组,建立了 “专家组重点负责命案等重特大疑难案件,县级专业技术员负责‘十类’案件和一般刑事案件,派出所兼职勘查技术员承担因果关系明确、无需侦查手段的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三级勘查网络。

    据统计,2012年以来,全市刑事技术部门共勘查现场3786起,检验鉴定各类案件7620起,出具各类鉴定书及检验报告6365份,无一份差错。

    研“烹饪”之功:95名专业人才台前幕后显神威

    晋城市公安局局长郭齐鸣说:“有了锅,找到了米,还需要烹饪大师方可做出可口饭菜。任何高科技手段都需要与人脑的高度碰撞才会产生效益。”

    在专业人才的分配上,晋城市各级刑事技术部门享有“优先权”,即每年新录警人员中的高素质、高学历专业人员要优先充实到刑事技术队伍。目前,全局技术人员由4年前的47名增至95名,95%以上为大学学历,其中高级职称10人,硕士2人。

    同时,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改进。全局分批选派技术人员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中国刑警学院等权威机构、专业学院进修培训;外派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现场勘查、痕迹检验、爆炸现场、电子物证技术、心理测试技术等专业技术培训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现场分析能力的刑事技术人员。

    高度重视、大力运用刑事科学技术,使晋城市刑事侦查乃至整个公安工作插上科学的翅膀,取得了 “社会治安秩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良好效果。

    (记者 李吉莲 通讯员 张晓云)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黑龙江部署今年刑事技术工作
·广东公安机关刑事技术工作座谈会召开
·重庆将建15个一级刑事技术室
·广东要求刑事技术工作“四到位”
·重庆刑事技术民警拜师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