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日前在江苏苏州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多年来,政法综治战线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6月8日新华网)
平安是什么?对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农民工而言,平安是家乡儿女千里之外的牵挂;对朝九晚五的城市白领来说,平安是回到家与亲人共进晚餐的温馨。平安,是儿行千里母无忧,是渡尽劫波兄弟在,是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与空气和水同样重要的民生需求。
平安,还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必要条件。
对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平安又何尝不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强调,“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判断,“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
平安,更是一个社会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和谐生活的基本要素。
念平安、盼平安、报平安,是国人的朴素向往、真挚情怀。没有平安,便没有幸福生活;没有平安,便会心神不宁;没有平安,也无法描摹美丽未来。
试想,当悍匪周克华在苏湘渝持枪抢劫杀人时,当“舌尖上的安全”难以保证,地沟油跑上餐桌时,当孩子被拐卖,家长欲哭无泪时,谈何安全?当你坐在家中,频频接到诈骗电话,个人信息安全并无保障,又哪会踏实?明乎此,便可感悟“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的深意,理解“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又是多么有必要。
事实上,早在2005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这是开展平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不仅阐述了平安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提出了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这几年,平安建设从上到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再联系到“三访三评”、“破案会战”、“打四黑除四害”……可知公安机关顺应民愿,守护平安。
数字为证。根据公安部的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杀人、伤害、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立案数持续下降,杀人案件每10万人发案数为0.8起,低于世界公认治安最好的日本和瑞士,侦破率达到94.5%;2012年,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数9700余起,其中,95%是公安机关主动发现查处;2012年,查获涉枪涉爆案件在上年降至历史最低点的基础上,同比又分别下降42%和27%……数字很枯燥,但最具说服力,这见证着公安机关的辛苦与努力,也意味着公众更有踏实感。
当然,建设平安中国离不了破案率的提高,但不能仅仅盯着破案率。正如相关专家所称,提升群众的安全感,不仅在于破了多少案,判了多少人,还在于效率和质量高不高;不仅在于预防、减少了多少案件的发生,还在于社会秩序好不好;不仅在于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还在于社会正义是否得到伸张、社会风气是否好转。平安中国,具有丰富内涵,人心向善,社会和谐,免于恐惧,祛除不安,更是人们期待的愿景。
还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更“挑剔”,比如更加追求生活品质,向往踏实安宁的生存状态,而与此同时,犯罪类型在增多,犯罪分子更狡猾;再加上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公安机关遭遇的挑战更多,压力更大,危险也更多,这就需要构建党政领导、综治协调、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平安建设的整体合力。
“群众看政法,首先看平安”,平安是党和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而要描绘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丽图景,实现民族复兴,更需要平安作保障。平安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中国平安,每个人都能受益。
·打造信息化防控服务平台深化平安中国建设
·山东省法院贯彻落实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扬州市委政法委贯彻落实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精神
·青海省委政法委委员会议传达学习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坚决维护信息网络安全
·曹建明:扎实做好检察环节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