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法院奥运村法庭法官刘黎在审看卷宗。 曹璐摄
“在她的法庭上,无论当事人是谁都不会‘炸’。调解时,她就和当事人坐在一排椅子上,人家信她、服她。”在朝阳法院,同事这样评价奥运村法庭法官刘黎审案。
“炸”,就是指当事人在法庭上哭闹,致使案件无法正常审理。刘黎在奥运村法庭办案6年多,共审结民事案件2000余件,年均结案近400件,涉案当事人7000余名,无一信访、无一投诉。
刘黎是如何让当事人在庭审时不“炸”,判决后不“访”的呢?
“我知道,他们心里难受”
在奥运村法庭,刘黎处理的“骨头案”非常多,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交通事故案。往往是庭还没开呢,十几口子人已经在法庭上哭闹开了,但刘黎从没翻过脸。
2011年5月,一对山西老夫妻将儿子单位告上法庭。不久前,刚参加工作的儿子跟同事下班后在单位宿舍喝酒,后驾车外出,途中撞上电线杆,当场死亡。老夫妻以单位对员工酒后出行不加阻拦为由告到法院,要求赔偿近百万元。
开庭一了解,刘黎才知道,此前老人还多次抬着尸体横在儿子单位门前,并从老家叫来几十个老乡堵在单位门口,闹得单位没法正常工作。后来单位出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安抚费,但两位老人还是坚持让法官主持公道。他们都是农民,没请律师,诉状写得很不规范,对诉讼程序更是完全不了解。第一次庭审,他们只顾抱着孩子的遗像,坐在法庭中央的地上嚎啕大哭,说“不赢官司就一头撞死在法庭上”。
刘黎总觉得,两位老人这个样子肯定是有原因的。第二天中午,她专门约谈了两位老人。一见到法官,老两口又泪流不止,老父亲拿出儿子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时的胸卡,断断续续地讲着儿子有多优秀。整个下午,她耐心地倾听,到老两口擦干眼泪走出法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此后,刘黎的电话就成了老两口的热线,常常是咨询这咨询那,心里不痛快了也打过来。书记员张玉算过,这样的电话刘黎接了不下40个。
刘黎和司法局联系,帮两位老人请了一位法律援助律师,并调取了事故处理的案卷,详细查明了事故状况。给老两口看卷宗前,她特别在笔记本上提醒自己:“现场照片要遮住。”
最终,依据事实和法律,刘黎驳回了两人的全部诉讼请求。老两口平静地接受了判决。他们说,已经想到这样的结果,之前都是因为心里憋屈没地方说,现在想说的都说了,该回家好好过日子了。离开前,他们向刘黎深鞠了一躬,说在北京他们遇到了好法官。
“我知道,他们心里难受。你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他们也才真正信任你。”刘黎说。
“只有公正,老百姓才会服你”
刘黎大学本科时学的是经济学,但研究生时她却转学法学,为的就是圆自己一个“法官梦”。2006年10月,刘黎来到了奥运村法庭,成了一名基层法官。
“只有公正,老百姓才会服你。”刘黎说,“在法庭上,要给每个人充分表达的权利。”
2011年底,因为开发商逾期办理产权证,辖区内一个小区的50名业主将开发商诉到了法院。该批购房合同中约定,如果开发商逾期办证,违约金以最高不超过总房款的1%计算。也就是说,不管违约时间有多长,开发商需要支付的违约金都一样。面对开发商拖延办证的强势态度,气愤的业主们集体抗议,并发生肢体冲突,矛盾一度激化。
考虑案外还有几百个业主在观望,刘黎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并特别叮嘱律师请业主们尽量本人到庭。庭审中,业主们纷纷举手发言,刘黎一一准许。最终,刘黎认定涉案的房屋具备办证条件,判决开发商限期为业主办理产权证,并按日支付违约金。
判决生效后,开发商为整个小区500多户业主全部办理了产权证。大屯司法所所长周玉海每每提起此事都赞不绝口:“刘法官了不起,一次判决就让所有居民都受益,让整个小区获得安宁。”
还有一回,一位当事人起诉书念了20多页,连旁听的人也打起了瞌睡,刘黎没有打断他,而是安静地听他宣读起诉书。庭审持续了很长时间,结束的时候,那个当事人突然对刘黎说:“法官你尊重我,这个案子,你怎么判我都服判。”最后,这个当事人败诉了,但他没有上诉也没有上访。
办案6年来,刘黎办理了形形色色的案件,包括“疯狂英语李阳离婚案”、老人误入“吃人井”坠亡案、北苑家园命案家属要求换凶宅案等一批关注度高的疑难案件。仅去年,她一个人就结了446件案子。“对法官来说,446件案子只是一个个个案,可老百姓打官司,可能一辈子就来一次法院,对当事人来说却意义重大。当法官,是个良心活。”(记者 金可)
·刘黎法官 用责任牵系百姓冷暖
·[视频]基层法官刘黎:让公正彰显 让百姓信服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副庭长刘黎的故事
·刘黎:法官要向社会传递善的力量
·北京法院开展向法官刘黎学习活动
·刘黎:用司法公正赢得百姓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