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以真实公安先进典型为原型创作的影视剧数量日益增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也不断提高,一些优秀作品屡次斩获各种奖项。作为与影视剧中主人公有着相同经历的广大基层民警,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宣传先进典型的方式?我们在中国警察网上开展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与分析,选取了调查中见解独到的文章及基层单位民警的座谈实录以飨读者,以期真实反映基层的声音,为公安典型宣传影视剧创作提供有益借鉴。
在以真实公安先进典型为原型的影视剧中,你最喜欢哪一部?最让你感动的角色是谁?对于此类影视剧的创作,你有哪些具体建议……近日,本刊在中国警察网论坛发出一份 “公安典型宣传影视作品调查问卷”,得到热心读者的积极回应,许多基层民警纷纷发表观点、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植根沃土——
“接地气”的作品受欢迎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营盘镇警事》和《任长霞》两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最令民警感动。记者根据民警留言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作品贴近基层、贴近现实,用许多民警的话说就是作品非常“接地气”。
首先是剧本扎实贴近现实。只有植根于生活沃土的作品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以《营盘镇警事》为例,编剧牛力军是一名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警察作家,为了写这部电视剧,他几次到衡水深入采访、体验生活,挖掘出范党育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牛力军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剧本一定要接地气。很多民警在调查中说:“剧中很多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很容易让人触景生情,产生共鸣。”
其次剧中人物真实可信。主人公塑造得有血有肉,没有人为拔高、夸大,感觉就像自己身边的同事。一个小人物的大情怀通过合情合理的艺术表达生动地呈现于观众面前。正如一名民警留言所写:《营盘镇警事》中的主人公不是以高、大、全的形象出现,我时常能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觉现实与艺术并不遥远。
此外,《营盘镇警事》和《任长霞》之所以得到民警喜爱,主要演员深厚的表演功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深入基层、贴近生活,将真实与艺术自然融合,是作品成功的基础,作为公安典型宣传影视剧就更是如此。民警思想和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也给公安影视剧创作提出更高要求,只有贴近生活又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赢得民警喜爱。
小处着眼——
“草根”警察令人期待
调查中,超过70%的民警非常赞同以影视剧形式宣传公安先进典型,同时希望创作应从小处着眼,将更多兢兢业业的“草根”警察和他们的平凡小事搬上银幕(荧屏),用他们多年的执著坚守和感人的点点滴滴影响和感染群众,教育激励整个警察队伍。
一名民警在留言中写道:颂扬英雄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在广大基层民警中,还有很多几十年默默无闻、尽职尽责的小人物,在影视宣传中应多宣传他们,讲述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动人故事,以活灵活现的小人物形象彰显人民警察对群众的大爱,而不是等他们牺牲了或成为英雄再去宣传。其实,即便是英雄人物,其最闪光的也都是日常的一件件小事,比如电视连续剧《任长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很多民警提出,典型宣传影视剧创作还应关注更多警种中的小人物,要让老百姓了解除了刑警、交警、派出所,还有经侦、监管、网警、特警等很多警种,这些警种虽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却鲜为人知,其背后同样有着许多动人故事,正是所有这些基层民警的默默付出,才构筑起社会的平安和谐。
可圈可点——
基层的声音切中要害
从本次调查的整体情况看,参与者绝大多数是来自各个警种的普通民警,因此投票的结果和表达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对于公安典型宣传影视创作存在的不足,民警反映最多的是一些作品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问题,诸如主创人员不懂公安业务导致许多常识性错误,不熟悉警察生活造成人物缺乏人性化,以及剧中警用装备不符合实际情况,过多暴露侦查手段,等等。
针对这些不足,民警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是切中要害,富有建设性。例如,创作要突破传统模式,紧扣时代脉搏。在人物塑造方面,很多民警希望看到更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他们认为今天的先进典型应该是知识型、创新型和业务能力强的基层民警,这样的人物才生动感人,才能真正展现当今民警的风采,进而引导整个队伍素质的提升。在创作内容方面,应多关注和反映维护法律权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内容,同时反映涉及高科技犯罪、跨国犯罪等各种现实问题,找到更多与社会的契合点,使作品中的故事及人物更贴近时代,在老百姓心中引发共鸣。
一些民警还提出,编剧、导演、主演务必深入体验基层民警生活,选择优秀的公安宣传干部进剧组参与创作,让基层民警参与审读剧本,借鉴国外警察题材影视创作经验,等等。(记者 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