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辆无法进入,工作人员只能徒步爬山送达。 |
![]() |
法官在送达房屋前的砖地上填写送达材料。 |
![]() |
没有地方,执行法官和村书记在小面的内做调查笔录。 |
![]() |
如果遇到“铁将军把门”,执行人员只能在村委门前拍照留证,被称之为拍“人头照”。 |
![]() |
执行人员向银行主管进行法律释明工作,请他们配合法院扣划存款。 |
【编者手记】
5月12日-5月18日,惠山法院组织开展“福建执行会战”,集中对100多件涉福建被执行人的案件开展“四查”等工作。为真实展现执行工作的艰辛和执行干警的努力,本报特约记者华灵芾随队采访,完成了这篇报道。走进法院,走近法官,走到现场,使法院宣传报道更具可读性,更有感染力, 一直是《江苏法苑》编辑们的追求!短短一周的时间,执行人员跑遍了周宁9镇中的8个镇40个村,调查了160名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并查封了10套房产,扣划到18笔存款。执行中,法官们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克服了一个个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
读着这组文章,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法院执行的艰与辛。
“福建执行会战札记之一”
前奏·辗转10小时终抵执行地
5月12日,周日。
今天,惠山区法院拉开了“福建执行会战”活动的序幕。
上午9点,记者准时到达火车站,与其他同事汇合。此次出差赴福建的共有14名干警,一共分成3组,其中2人赴福鼎,2人留在宁德市区,剩下8人则以宁德市下辖的周宁县为中心,分赴包括周宁在内的宁德市其他县市开展工作。
候车站中,此次活动的“领队”、执行局实施科副科长顾华明将厚厚的材料分发给不同小组,并细细交代注意事项。大大小小的行李中,装满诉讼材料的手提包特别显眼,“少说也有十多斤!”执行员徐雷掂了掂分量。
从去年底开始,由于钢材行业整体下行,惠山辖区诸多钢材企业陷入多重经济纠纷,经过前期审理,大量纠纷进入了执行阶段。这些被申请执行人大多为福建籍,尤以福建周宁人居多。惠山区党组经研究,决定组织一次“福建执行会战”,全面调查已结案的100多件案件的被执行人情况。
9点54分,动车准时驶离无锡。一路上,同志们的表情都不轻松,100多个案件,200多名被告人,数量多、时间紧,怎么看这次会战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少干警拿着材料,反复研究着,在脑海中构思着初步的执行方案。
下午5点30分,7个半小时后,在火车上匆匆吃了午饭和晚饭的干警终于到达宁德火车站。出了车站,包括我在内的要分赴周宁的8人又马不停蹄地坐上汽车赶往目的地。
2个多小时的高速车程,一直在山中蜿蜒前行。山区的晚风带着特有的湿凉迎面而来,没有高楼,没有霓虹,有的只是重重叠叠的山影。我们调查工作会顺利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问号。
晚上19点39分,我们终于在周宁县一家宾馆安顿下来。放下行李,我们就结伴出门“踩点”。周宁县城并不大,银行大多集中在县城中心区域,距宾馆不远。
“明天早上7点半集合!”顾华明下达了到周宁后的第一个“指令”。
明天能取得“开门红”么?
“福建执行会战札记之二”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5月13日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一曲《山路十八弯》,歪打正着地形容出我们在福建执行第一天的工作现状:调查之路险而长。
上午7点30分,我们被告知接下来几天的任务:分赴周宁县的纯池、浦源、李墩三镇和礼门乡共四个乡镇的19个自然村的村委,调查40名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
“纯池啊,那里好远的,我也不熟悉路啊!”一听我们要去离县城最远的纯池镇,有着多年当地驾驶经验的李师傅就皱起了眉头,“我们还是先去浦源好了,那里我熟!”“不行,就因为纯池最远,我们更要先去,不然雨天山路更难走,工作可不能有畏难情绪!”王晓华的一番话说得李师傅连连点头。8点30分,小面的驶离了周宁县城。
虽是“老周宁”,李师傅对路况居然也有点“摸不着头脑”,我们只得打开了手机的GPS导航系统,寻找纯池镇的所在。可GPS的反馈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要去的三个自然村,分别位于纯池镇的正北、正东和西南,彼此之间没有公路相通,无论要去哪个村,都必须先回到镇中心。
“既然这样,那我们不如先去纯池镇派出所,了解情况,如果能联系上这几个村的村干部,那最好;如果联系不上,我们也可以心中有数,再找对策。”短短几分钟内,我们三人就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了执行方案,修订了“执行攻略”。
驱车1小时,我们到达了纯池镇派出所。接待我们的许警官很是热心,不仅将所需要调查的4名被执行人的情况抄写给我们,还告知了这4人所在的三个村村支书的联系方式。随后,我们拨通了三门桥村陈书记的电话。“你们直接来村委吧,我今天都在村上!”陈书记的配合让我们喜出望外,10点,我们再次从纯池镇出发,奔赴三门桥村。
三门桥村,那是一个“窝”在半山腰的小村子,背靠着大山,门前仅有一条裸露着石子的小路,村中的道路更是高低不平。虽然已经是上午,但整个村子几乎没什么人烟,只有几个满脸沟壑的老头老太,坐着小板凳在门口晒太阳。
“年轻人都出去啦!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一出去就是好多年,过年也难得回来。”面对询问,陈书记实话实说,“我们这里没有工业,只能种种茶叶,可运出去也困难,穷啊!”等笔录做完,陈书记还盛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吃午饭。他的热情,彻底扭转了我们的狭隘认知。随后,在纯池镇底源村,村委李书记得知被执行人李某就是其儿子后,仍配合完成了调查,这让我们十分感动。
整整一天,我们先后走访了纯池镇的三门桥村、底源村、祖龙村和浦源镇的江源村、萌底村、上洋村、吴山底村7个村委,成功制作了11份调查笔录。
小面的在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不断蜿蜒急转、颠簸的同时,两侧的悬崖峭壁更让我们“心惊肉跳”。“师傅!慢点!慢点!”“师傅,小心对面的拖拉机!”我们时不时在李师傅耳边念叨。
“福建执行会战札记之三”
大山深处的送达
5月14日
上午8点多,带着需要送达的案件法律文书,记者再次与王晓华、冯旭踏上了“颠簸征途”。
这次到福建,除了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送达。与财产调查相比,送达的要求是规范、细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环节。
我们第一个需要送达的被执行人叫阮美珍,户籍所在地为周宁县李墩镇际头村岭尾1号。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辗转2个多小时,10点53分,我们终于找到了际头村委。这是一座人去楼空的破旧校舍,破蔽而衰败。村委办公室铁将军把门,整幢楼都找不到一名工作人员。
“进村时我看有不少村民在路旁忙活,我们去那里问问!”于是,我们立即“原路返回”,找当地村民询问。幸运的是,我们在“劳作大军”中竟然找到了际头村的李书记。
找到了李书记,可问题又来了,路边一眼看去全是田地,没地方可以做笔录,这可怎么办呢?盯着小面的看了几秒,王晓华灵机一动,决定就在面的车内做笔录。半个多小时,三个大男人“窝”在面的车里,完成了一份特殊的笔录。
“岭尾1号?这房子可是在前头的山里面啊!那里没有开车的路,你们只能走过去!我最多带你们到路边!”
告别了李书记,看着山坳里半隐半现的房子,没有半分犹豫的我们立即迈步走向通往房屋的唯一一条小路。路很窄,称为“羊肠小道”亦不为过,仅限一人同行,更兼坑坑洼洼,并不好走。王晓华和冯旭一边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一边紧紧地护着手中的送达材料。
经过近半小时的“跋涉”,岭尾1号的房屋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座用砖瓦砌成的土屋周围荒草丛生,敲了半天的门,也没人应声。“没办法,只能留置送达了。”放下手中的行李包,就着门前的石砖路,王晓华和冯旭认真填写起材料,涂抹上胶水,将材料整齐地贴在老屋的门上,拍照留证。
大山深处的送达,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福建执行会战札记之四”
一千块与四亿元
5月15日
与前两天的艳阳高照相比,今天的周宁全县下起了中到大雨。早上8点30分,记者跟着执行员顾华明和书记员杨雪霞出门了。
执行工作需要“四查”: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工商登记、车辆登记、房地产登记情况展开调查,尽可能地查找执行线索。此次近200名被执行人的“四查”工作,就落在了“留守”在周宁县城的小组身上,工作任务同样繁重。
经过前几天调查,已经查到房产10处,存款18笔,今天就是要把这些房产全部查封到位,存款全部扣划完毕!雨中,顾华明一边走,一边布置:“小杨,我们先分头行动,房产查询已经完成大半,只需到房管局盖章,你就先跑趟房管局;我先去扣划存款,然后再会合。”
9点,记者跟着顾华明来到当地信用社,在这里,需要分别扣划5600元和3100元两笔存款。“你好,我们是江苏无锡惠山法院的,这是我俩的证件,我们要扣划存在你社的两笔存款。”一进门,顾不得收起雨伞,顾华明就直奔柜台说明来意。工作人员拿起材料开始研究,一个多小时后,两笔划扣款执行完备,我们暗自庆幸。
10点10分,小杨与我们在邮政储蓄银行西街营业点会合,准备扣划6笔存款。不曾想,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阻力。原来,邮政储蓄银行的工作人员从未办理过“法院扣划存款”业务,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同志,要不您到周宁支行找我们部门主管吧,我这里解决不了……”
10点30分,我们冒雨来到邮政储蓄银行周宁支行,办公室里,部门主管皱着眉头,拿着法院材料仔细研究,时不时提出疑问。“这样吧,你们先到下面的营业大厅等一下,我找领导签字后再帮你们办手续。”虽然顾华明耐心细致地进行了法律释明,但这位总管还是表示,要请示领导。
一直到下午近5点,我们的工作才全部结束,在中国工商银行周宁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周宁支行、中国农村信用社等四家银行机构扣划存款18笔,总金额近10万元。这些存款中,最多的一笔为29000元,最少的仅1000元。
“尽管只有1000元,也是被执行人的财产。既然查到了,就要第一时间扣划,这是执行法官的职责所在!”顾华明的这句话使记者深受触动,“1000元”,与此次赴福建执行的100案“4亿元”总标的额,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可这相比而言“微不足道”的金额背后,真真切切地凝聚着执行法官的认真和辛苦!
“福建执行会战札记之五”
难题变亮点的故事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这次福建执行会战,我们同样遇到了那些对法院执行说“NO”的人和事。面对这些棘手难题,执行法官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充分运用聪明才智,把一个个难题,变成了此次会战中不得不说的“亮点故事”。
故事一:“聪明”的王主任
周宁县狮城镇桥南社区是一个仅拥有1万多居民的社区,但此次需要调查的近200名被执行人中,却有十分之一来自这个社区。当年轻的执行员朱韬和尤星远第一次来到社区居委时,遇到了不小的执行阻力。
“您好,我们是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来,是想调查你们社区一些人的基本情况……”
一听两人的身份,原本抱着茶杯正在品茶的社区书记李华立刻站起身来,从隔壁办公室喊来一位35岁左右的女主任,当着两人的面用闽南语“噼里啪啦”地交代起来。
“我当时只隐约听懂了‘刑事’、‘不能签字’几个字眼,说完那书记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当时就感到,要让他们配合工作恐怕难了。”尤星远回忆道。
果不出其然,随后的对话让两人颇觉有些“冷”。
30分钟过去了,1个小时过去了……经过近2小时的沟通疏导,王主任终于有所松动:“这样吧,你们明天再来吧!”
5月15日上午,朱韬和尤星远准时到达桥南社区。这次,王主任坐着接待了他俩。虽然她仍对极个别问题支支吾吾,但整个调查过程还是比较顺利。当天,整整用了4个多小时,涉及桥南社区的近20名被执行全部调查完毕。
故事二:“沉默”的溪坪村
由于拖欠银行贷款迟迟未归还,被执行人钱某所拥有的位于惠山区的一套商品房将被拍卖。冒着滂沱大雨,王晓华和冯旭找到了钱某户籍所在地周宁县浦源镇溪坪村。
整个村庄一片寂静,村道太窄,车子开不进去,大雨又遮挡了视线,下车后的两人走了许久,也找不到村委所在。
“师傅,请问村委怎么走?”好不容易,一个穿着蓑衣的中年男子迎面走来,王晓华急忙上前询问。可那男子只是打量了他几眼,就一声不吭地走了。
“大娘,您好!打扰了,您知道村委在哪个位置?”一平房前,一位老大娘正坐在大门口,王晓华再次上前询问,可这大娘却立刻收起坐着的小板凳,“砰”的一声关了门。
随后,王晓华又试着敲了几家村民的房门,却无一例外地吃了“闭门羹”,整个村庄,仿佛一下陷入了沉默。
“去镇政府!既然问不到,那就借助政府党委的力量!”王晓华立即调整了执行思路,调转车头,奔赴浦源镇政府。
“溪坪村啊,那个村民风很彪悍的,别说你们外地人,就是我们当地人都不轻易去惹他们,一不留神就会被他们找麻烦!”在镇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调侃”俩人。
虽然在“沉默”的溪坪村一无所获,但庆幸的是,镇党委没有拒绝他们,经过一个小时的沟通协调,王晓华终于辗转找到了溪坪村委叶书记,并顺利完成了所需调查的事项。
故事三:难找的环城路278号
与赴周宁执行的8人“大军”相比,留在宁德市区的执行法官徐雷的工作同样繁重,要负责调查清楚除周宁县之外宁德市其他县区被执行人的房、车、银行存款等情况。
被执行人邓某与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标的额高达1500多万,通过前期调查,徐雷发现他名下有一套地址为“宁德市屏南县环城路278号”的房产。早上8点,当徐雷和戴增准备去查封这套房产时,却发现一个大问题:由于市政道路改造,“环城路”已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环城中路、环城东路、环城北路三条道路,且原先的门牌号已全部被打乱。
“我们社区没有这个人!”两人匆匆赶往管辖环城中路、环城东路、环城北路三条道路的屏南县古峰镇城东社区,工作人员冷冰冰地甩出了这么一句话。
一大早就在城东社区碰了个“钉子”,徐雷并没有气馁。离开社区办公楼,他走进路边一家烟酒小店。
“老板,来瓶矿泉水!多少钱?”
“好嘞!2块!”
“老板,在我们那这水起码要卖3块,您真是个实在人!”
“哈哈,小伙子真会说话!听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是啊!不瞒您说,我这次来找个‘老朋友’,可这‘环城路’说是分成了三条道,去城东社区问,也说没这人。”
“小伙子,这你就不知道了,环城中路还有一半的地方归另一个社区古厦社区管的,你朋友可能在古厦社区!”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跟烟酒店老板一阵寒暄,无意中获得了执行新线索。两人连忙赶到古厦社区,可却碰了个软钉子:“这个人有是有,可你也查到了,原来的门牌号都被打乱了,我们也不知道具体在哪个位置,帮不了你们!”
看了看表,已经快11点了。望了望头顶的烈日,徐雷咬了咬牙:“那就从环城中路的一头开始,一家一家找!”就这样,在挨家挨户地查询了40户人家后,“宁德市屏南县环城路278号”终于印入了徐雷和戴增的眼帘,此时,已经过了中午12点半。
【写在后面】
那几天,每到晚上10点左右,我手机上“QQ邮箱”的短信提醒总是如期而至。每次收到短信,我都知道,远在福建周宁的华灵芾又给我发来了当天的稿子和图片。
收到邮件,无论多晚,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把稿件发到法院的网站上。
连续六天,每天一篇,系列报道在法院局域网上一刊出,得到了很多同事的认可,碰到我都说,这些文章写得生动,读来感人,让人耳目一新。中午到食堂吃饭,也有不少领导和干警在谈论系列报道,总体都觉得不错,真实展现了执行干警的工作全貌。无锡其他兄弟法院的同事们也跟我说,惠山的报道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执行的艰辛,内容很好,形式很好,把司法宣传做活了。
回想起来,组织采写“福建执行会战札记”系列报道,最初的动议,完全缘于一次饭后闲谈。我还记得那是5月8日中午,我到食堂吃饭,正好与执行局顾皖军局长对坐,聊了聊全院多部门抽调干警组队赴福建执行的事情,当我听到顾局说此次赴福建要处理的案件有100多个,涉及的被执行人有200多名,我立马感到,他们将打一场硬仗,困难肯定不少。我当即向顾局提议,能否让我们办公室派出干警,随队采访,走近法官,走进案件,全景展示此次执行会战,这样写出来的报道应该最有故事,也最能感动人。我的提议得到了院领导的支持,并确定由华灵芾跟随执行局大部队出差。
“80后”的华灵芾跟赴福建执行的干警们一起辗转各地,不怕苦,不怕累,每天背着照相机东奔西走,拍摄图片,记录素材,了解进展,一天下来回到宾馆已然很累。但为了工作,她仍坚持每天晚上写稿,并及时地将图文传回无锡,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到福建执行的情况,体现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其情可感,其志可嘉。(金语)
·江苏无锡惠山法院前洲法庭积极践行为民司法
·江苏惠山法院与地税建执法协作机制
·江苏惠山九律师任政府法律顾问
·江苏惠山 陪审工作的“三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