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学理论

新民诉法背景下检察建议适用探讨

2013-06-13 11:26: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增加了“检察建议”这一监督方式,至此,检察建议在法律上终于有了“名分”,这是对广大民行检察人员多年来调研和探索的肯定,也充分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

    民事诉讼中的检察建议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再审检察建议;针对民事诉讼活动中不属于再审情形的违法行为提出的检察建议;针对机关、单位中机制不健全的制度漏洞提出整改意见的检察建议。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条文规定可以发现,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主要规定的是前面两种类型。这里的第二种情形,具体是指实践中民事案件应立案不立案、应保全不保全、超标的查封等非审判监督程序中出现的审判人员违法行为。另外,在实践中,强迫调解、诱导调解、虚假调解等并不罕见,但原来民诉法将调解排除在了民事检察范围之外,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则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书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了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

    正确适用检察建议,需要澄清认识,正确处理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的关系。抗诉相对于再审检察建议具有周期长、程序烦琐和受审级限制等不利于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行政抗诉权的因素,但是,不能由此错误地认为再审检察建议可以取代抗诉成为一种主要的监督方式。抗诉仍然是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行政审判监督权的主要方式,至于抗诉存在的弊端则属于另一问题,不可相互混淆。由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是宪法赋予的,具有独立性和强制性,其行使监督权不以与被监督者协商为条件。如果一味适用再审检察建议势必会造成检察机关民事行政审判监督权的弱化和旁落。

    从目前的立法来看,被建议方对于检察建议在程序上应当做出怎么的处理没有相应的规定,作为与抗诉并列的检察监督方式,不赋予检察建议必要的强制性是存在缺陷的。

    实践中,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以后,法院有可能没有任何反馈信息,是否采纳再审检察建议完全取决于作出原生效判决的法院的态度,检察机关可能因为缺少刚性依据而不再跟进,监督到此为止,导致检察建议的使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没有真正发挥实效。因此,检察建议入法后,应当尽快赋予检察机关应有的效力。 黄小春 鲍利剑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新民诉法实施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几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上海二中院适用新民诉法审查鉴定结论获突破
·北京大兴法院依新民诉法高额处罚民事诉讼案外人
·重庆一中院召开新民诉法实施疑难问题座谈会
·新民诉法中需明确的三个“期限”
·广东中山检察机关依新民诉法开展监督助获赔

·广东中山检察机关依新民诉法开展监督助获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