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提示

就业有陷阱择业须谨慎

2013-06-09 13:00: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暑期将近,又到了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就业诈骗的高发期,对于如何预防就业诈骗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三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阮航——

    托关系找熟人小心圈套。阮航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托关系找熟人试图花钱给孩子找个好工作,殊不知这样正好进了某些不法分子的圈套,最终往往是工作没落实,反而倾家荡产。

    网络招聘认资质别打款。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往往成为很多不法分子诈骗的工具,对此,网络应聘一定要找国家认可的,有招聘信息发布资质的网站,不要轻信一些不明网站以及街头的招聘小广告。尤其是当你和对方取得联系后,他们会以各种名义,如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等名义让你打款过去,这时候就需要格外小心,不要将钱打入那些个人账户,避免钱款有去无回。

    所谓内部指标多是骗局。一般大型企业的招聘信息往往会通过正规的渠道如媒体、企业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招聘程序也很正规,包括面试、笔试等一些正规流程,都是公开透明。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所谓关系找来的招聘的内部指标,这些内部指标往往就是不法分子设的骗局。

    怀疑被骗可向警方求助。预防招工诈骗归根到底就是招聘一定要走正规渠道,到政府指定的人才市场或者参加正式的招聘程序。应聘时,对于一些企业的资质,可以通过工商部门查询求证;如果在招聘过程中怀疑遇到骗局时,可以直接向警方求助。(记者马岳君 见习记者王志堂)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河北教育厅:高校不准强签就业协议
·教育部鼓励大学兜底就业
·审慎对待“先就业、后择业”
·江苏省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
·河南安阳:搭建就业平台千份岗位送群众
·高校毕业生频遭遇“中国式”就业歧视

·高校毕业生频遭遇“中国式”就业歧视
·福建泉州构建农民工就业维权双向联动体系
·呼唤就业公平 消除就业歧视
·法治护航度过“最难就业季”
·西藏自治区发挥残疾人潜力 打造公平就业环境
·500名大学生陷“就业骗局”:找工作勿走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