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精耕“责任田” 群众更有安全感
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警务运行机制“三项改革”提升基层实力
去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7.2%,街面现行违法犯罪抓捕率同比上升65%,抢劫等案件下降29%。在2012年底省公安厅组织开展的民意测评中,兰山区群众安全感提升了1.4%。这得益于兰山分局实施一年多的 “三队一室”、110接处警、动态化巡防“三项改革”。
“明确责任、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激发活力,让民警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做到术业有专攻。”这是临沂市公安局副局长、兰山分局局长薛洪民的改革设想。
130名民警沉到社区,专职做群众工作
“三队一室”运行机制增强派出所实力
银雀山派出所地处兰山区中心,毗邻临沂人民广场和10余个大卖场,值班、出警、办案、进社区,全所民警经常忙得团团转。有一次,兼任五里堡社区民警的颜海霞到苍山县查办一起抢劫案时,辖区一名群众打电话找她办理相关手续,她紧赶慢赶了3个小时回来,却被着急的群众大骂一场。为此,她落下委屈的眼泪。
2012年初,派出所根据分局部署,进行“三队一室”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派出所分成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巡逻防控队、综合内勤室,每个人都有了“责任田”。颜海霞成了专职社区民警。一年来,她全身心扑在社区工作上,实现了社区的“零发案”,在分局对社区民警40项考核中,她位居前列。“警力没有变,工作质量却提升了一大截,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有着20年警龄,当了8年所长的银雀山派出所所长王焕增谈起“三队一室”运行机制深有体会。
兰山分局在28个派出所推行“三队一室”运行机制,130名民警沉到社区,专职做群众工作。同时,把警务工作进行细分,为基层民警减负,为基层警务增效。
74个车组遍布路面,缩短出警半径
“110接处警”运行机制提高现场抓捕率
5月14日12时,临沂市罗庄区盛庄办事处的曹女士开车来市里办事,在沂蒙路与洗砚池街交汇处等红灯时,被一青年以“敲玻璃”的手法抢走手机。曹女士立即停车到路边借手机拨打了110。不到1分钟,一辆标着“05”的巡逻车驶来。10分钟后,民警即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手机完璧归赵。曹女士对110接处警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为提高接处警效率,兰山分局改革110接处警机制,把主城区内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阻碍依法执行公务、抢夺、抢劫、扰乱社会秩序等警情交给“责任田”里的74个巡逻车组,缩短了出警时间、提高了抓捕率,同时大大缓解了基层派出所的接处警压力,成为“三队一室”运行机制重要助力。
去年以来,分局抓捕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1600余名,现场抓捕率提高了65%。
268名巡防队员屯警街面,提高了见警率
“动态化巡防”运行机制增强群众安全感
“每天凌晨2点才能下班,从单位到宿舍不到1000米的路上,能看到3个有民警值班的治安岗亭、2个亮着灯的社区警务室,三五辆警车,特有安全感。”在常春藤咖啡厅打工的女孩们说。
“巡逻民警好像一下子多了很多,我心里都觉得很踏实。”从事社区保洁工作的王乐普也发现了街上的变化。
其实民警数量没变,变化的是警务运行机制。去年,临沂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和兰山分局巡逻防暴大队合并勤务,街面巡逻力量增加到268人。根据“动态化巡防”运行机制的要求,他们分成16支巡防分队、一支机动队和一支黑豹突击队。巡防分队按照“四班三运转”警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屯警街面。此外,分局还投资120万元购置了6辆电瓶警务车,组建流动警务室,根据警情需要24小时常驻市区繁华路段、易发案区域,构建起以特巡警巡防分队、派出所巡逻防控队和流动警务室为主导,以治安岗亭、社区警务室为补充,点线面结合、打防控一体的动态防控格局。
社区民警的“责任田”在社区、村居,110接处警的“责任田”在路上,特巡警的“责任田”在街面。民警们精耕细作种好全区500余块“责任田”,结出的是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硕果。(通讯员 李春萍 闵令文 缪林)